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适应对策,对我国的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36个小麦站点1981~2000年的田间试验资料,对CERES-Wheat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并对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将ERA驱动PRECIS的模拟结果与CERES-Wheat模型相结合,验证二者的连接技术;模拟分析各站点在SRES A2、B2情景下2080s(2071~2100)相对于Baseline(1961~1990)的小麦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站点进行调整播期和培育、引进新品种的适应措施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CERES-Wheat模型在36个站点的模拟可以看出,作物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的生育期、产量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站点的模型模拟输出与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说明该模型对中国小麦生产的模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适用性较好。(2)CERES-Wheat模型对温度和降水较为敏感,可以很好的模拟气候变化以后小麦产量的变化情况。遗传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中,根据相对敏感度大小,可以确定模型中小麦产量比较敏感的参数,从而为确定未来小麦的育种方向提供理论基础。(3)将郑州、徐州等13个站点的观测天气数据、ERA天气数据以及订正后的ERA天气数据嵌入作物模型中,模拟各站点的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与作物模型CERES-Wheat二者相连接模拟能力较好,可以用于未来气候变化影响评估。(4)利用PRECIS对临汾、临沂等11个站点A2、B2情景下2080s各气候因子的变化进行评价。在A2、B2排放情景下,各站点相对于气候基准年的升温幅度较大,并且A2情景中升温幅度比B2情景大;降水除A2情景下固原和湟源两个站点呈现出轻微的减少趋势之外,大部分站点降水均呈现增加的趋势。(5)气候变化将导致小麦的生育期缩短, A2情景下生育期提前的时间要比B2情景下长,并且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要比春小麦更明显;单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未来2080s SRES A2、B2情景下,小麦产量都呈减小的趋势,A2情景下平均减产20%,B2情景下平均减产11%;考虑CO2肥效作用以后,小麦的产量明显增加,大部分站点小麦产量呈现出增产趋势。(6)适当地调整播期和培育、引进新品种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对于冬小麦来说,除福建仙游地区以外,均可以找出最佳播期以获得最高产量;福建仙游的冬小麦品种偏春性,同春麦区站点一样适当提前播期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北方麦区适当引进南方小麦品种、南方地区着重育种,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小麦的减产幅度,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