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3月1日起,央行进一步深化LPR改革,商业银行与存量贷款客户可切换为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是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以及银行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使中小银行、外资银行的数量和类型在不断增长,而且推动了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例如,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下限的相继放开。这些银行业的变化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事态。银行作为企业重要的债权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加剧的银行业竞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目前银行业竞争对企业行为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业竞争对融资约束、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本文继续从融资的角度,深入探讨银行业竞争在影响融资约束的过程中,是否对企业还会产生更加深入的影响。企业的融资问题会引发企业一系列行为,其中,盈余管理是较为普遍的行为。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企业为了获得融资会进行盈余管理以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达盈利信息。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银行业竞争的提高使银行间为争夺客户而降低贷款利率、优化贷款程序或者放宽贷款条件,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进而减少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次,由于外部融资依赖度更高的企业、企业规模越小的企业、民营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银行业竞争的提高,对其融资约束的缓解更为显著,进而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更强,所以本文通过异质性分析检验发现在外部融资依赖度更高、企业规模越小、民营企业的企业样本中,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本文结论的正确性,本文在稳健性检验中采用了双重差分模型、工具变量、替换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等方法。为实证检验上述研究内容,本文选取2008-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银行业竞争的指标数据通过中国银监会网站下载并整理计算,经过实证发现,银行业竞争能够显著地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在银行业竞争抑制企业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有制性质也会影响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如何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