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周刊研究(1923-1927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3-1927年的《中国青年》周刊(以下简称《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规定的八种出版物之一。作为中共领导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它在此创刊至第一次停刊期间共出版168期,刊发国内外约400位作者的各类文章1000余篇,留下了240多万字的宝贵思想财富,全面反映了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在复杂局势下对广大青年的宣传指导和引导。但长期以来,我国学人对它的研究却十分薄弱。时至今日,关于《中国青年》的专题研究在国内仍属空白。本文把《中国青年》放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并以此为主线,从宏观把握它在大革命时期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与影响,从中观阐释它对各青年群体的革命思想文化宣传,从微观剖析它的作者、读者、信息本身等,对它展开全景式的研究。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导论、正文六章和结语。导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的结构及创新之处。第一章:《中国青年》周刊评介。《中国青年》是一个成熟的杂志,代表了当时党所领导的思想文化事业的水平与成就。在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李求实等主编下,该刊宣传、讨论、报道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栏目众多,内容丰富,见解独特,形式活泼,发行广泛(最高时达3万多份)。第二章:《中国青年》与早期青年运动。作为“一般青年运动的机关”,《中国青年》在宣传、组织、指导中国青年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士兵运动等方面起着具体而微的指挥作用,是早期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在该刊的宣传指导下,全国各地各界青年群众的运动蓬勃发展,尤以北伐时期的广东、湖南、湖北、上海表现最为突出,广大青年成了革命的急先锋。第三章:《中国青年》与早期革命宣传家群体。《中国青年》的主笔和编辑者很大一部分是中共早期的革命理论宣传家。在168期《中国青年》中,恽代英发表文章185篇、萧楚女80篇、邓中夏20篇、林育南18篇、李求实18篇、任弼时15篇,此外,张秋人、刘昌群、陆定一等人也发表过不少文章,而中共中央书记陈独秀和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刘仁静、陈潭秋在该刊也有撰文。他们以该刊为阵地,向青年广泛宣传党的主义和纲领政策,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为青年们答疑解惑,使广大青年深受鼓舞。以恽代英、萧楚女等6人为代表的早期革命宣传家群体在《中国青年》的宣传中,既展示了特定环境下革命宣传的共性要求,又展现了他们各自宣传的个性魅力。第四章:《中国青年》与早期党团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青年》的主要任务。在传播马列主义方面,它广泛介绍马克思主义书目,先后出版“列宁特号”、“十月革命号”等特刊,不定期发表有关马列主义的译著等。在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政策和团的决议方面,它围绕党的各种有关宣传问题议决案和团的决议及其活动,广为刊发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颁发的时政文章,深入介绍毛泽东等人有关中国革命分析的论文。在帮助青年解除家庭、婚姻、社会的种种困惑方面,它通过开辟“通信”、“答问”、“读者之声”等栏目发表文章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国青年》成为了广大青年的良师益友,是他们革命成长的指路航标。第五章:《中国青年》与早期党团文化。早期党团文化是早期革命的思想准备和重要战线。中共、共青团文化集中体现为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表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中国青年》中,早期党团文化的性质和内容主要是通过革命文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反帝主要是指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其矛头直指基督教的宣传;反封建主要是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热情欢迎新思想、新道德的出现。该刊所发表的诗歌、小说、童话、寓言、戏剧、歌曲、杂文等,鲜明体现了早期党团文化民族、科学、大众的特质。第六章:《中国青年》创办的历史经验。《中国青年》的创办发行与宣传,成就辉煌,凝结的基本经验有:其一,坚持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其二,重视思想文化队伍建设,锻炼和培养一支专业、性别、年龄、梯层结构合理的队伍;其三,思想文化宣传既要面向大众,又要提高大众;其四,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文化,坚持批判吸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结语:主要总结《中国青年》的成就和不足之处,说明它对当今思想文化宣传的启示。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我国实际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直是中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高度不确定以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者愈来愈意识到:由于企业自身资源的有限性,很难满足技
目的评价青少年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基线心理亚健康状况与自伤、自杀心理/行为报告率及因病缺课率之间的关联,进而评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反应性以
技术创新如同科学技术一样,负载着人文价值,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如何负载人文价值?如何看待当下社会种种技术创新的
本文以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曝气池为工程实例,探讨了预应力技术在超长矩形水池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对超长矩形水池池壁的内力分析和结构设计,讨论了预应力筋在超长矩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船舶产业的空前繁荣,我国也紧跟世界步伐,在船舶建造领域有了巨大的突破,并跃居成为世界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使得我国的船舶无论是从数量、种类,还是设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于1997年6月,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我国债券的主要发行和交易场所,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宏观层面,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国债
在“十二五”时期,影响我国发展变化的主客观环境决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配套以政治体制的改革。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对妥善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起着先导作用,党内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