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燃煤电厂进行CO2的捕集并进行封存是减少我国CO2排放的重要措施。但是这种低碳效益往往以牺牲系统效率为前提,C02捕集的能耗代价巨大。相较于传统燃煤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基于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为燃煤发电系统的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由于IGCC发电系统本身的技术特点,使得其非常适合于进行燃烧前C02捕集。针对IGCC特点,本文研究了一种MDEA脱酸气结合湿法氧化硫回收的燃烧前C02捕集流程。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了流程的可行性。将其与IGCC发电系统集成,对比计算了有无燃烧前CO2捕集的IGCC系统供电效率等相关参数,发现燃烧前C02捕集使IGCC系统供电效率降低约10个百分点。分析指出了导致带燃烧前CO2捕集的IGCC系统供电效率降低的三个因素:蒸汽消耗、燃料化学能损失和新增动力设备电耗,并据此确定了今后的优化方向。为了探讨燃烧前CO2捕集对采用不同气化炉的IGCC发电系统的能耗影响,本文模拟和比较了四种不同的IGCC发电系统,一个采用GE水煤浆气化炉的IGCC系统,一个采用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的IGCC系统,对这两种系统分别模拟了一个带C02捕集和一个不带C02捕集的工况。模拟结果表明,当不带C02捕集时,采用干煤粉气化炉的IGCC系统的发电效率比采用水煤浆气化炉的IGCC系统高出3.03个百分点,而当增加C02捕集以后,采用不同气化炉的两种IGCC系统的效率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其中采用干煤粉气化炉的IGCC发电系统的效率下降更大,这使得采用不同气化炉的两种IGCC系统的效率变得接近,但采用干煤粉气化炉的系统效率略高。基于IGCC的C02捕集系统需要同时兼顾C02和H2S两种酸气的脱除,基于Selexol的脱酸气法和基于MDEA的脱酸气法是两种比较成熟和常用的酸气脱除技术。本文对这两种流程做了详细的模拟研究,从工作原理、流程复杂性、能耗水平和脱除效果等多个角度比较了在IGCC碳捕集流程中分别采用这两种脱酸气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两者都有较好的酸气脱除效果,并且能耗水平相近,但基于MDEA的脱酸气法相比基于Selexol的脱酸气法,工艺流程更简洁,在系统复杂度方面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