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为834万人,又创历史新高。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导,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也都在大幅递增,但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还需面临社会其他人员的就业再就业竞争,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一定的就业竞争压力。张晓琴在2005年研究江苏省高校焦虑情况分析中得出高焦虑者占15.4%,中焦虑者占68.53%,低焦虑者占16.3%;2011年马洪芝、王秀莉等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焦虑和抑郁水平均高过全国常模;2013年刘颖研究发现,河南四所高校毕业生中,65%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焦虑。以上研究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抑郁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焦虑,付翠研究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对心理焦虑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她用社会心理学里的认知失调、自我不一、归因等理论对焦虑心理的产生进行研究和分析。张玉柱、单和盛通过对产生就业焦虑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焦虑主要是就业竞争、自信心不够、缺乏相应的就业支持、担忧就业的前景等4个方面导致。本研究基于以上文献复习,预通过研究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焦虑、抑郁现状以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对缓解毕业生就业焦虑、抑郁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在校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目的通过对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1)了解毕业前大学生就业焦虑、抑郁的现况;(2)探讨毕业前大学生就业焦虑、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与社会支持的关系;(3)为毕业前大学生就业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社会支持,以便顺利毕业和走入社会。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调研时间为2017年 5月。山东某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前大学生按照专业分为文科、理科、艺体类三层,然后在每层下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选取目标班级,所选取班内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估计:根据现况研究样本量计算公式:(?)参考以往研究,预期毕业前学生高焦虑、高抑郁人数阳性率为15%,d=0.2p,α=0.05,初步估计样本量为566人,考虑到20%的无应答,所需样本量为679人。调查工具包括:张晓琴编制的“就业焦虑诊断问卷”,刘春雷编制的“就业社会支持和应对技能问卷”,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Zung编制的“抑郁自测量表(SDS),和自制的“个人基本资料调查表”。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后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将有效样本数据整理好后导入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本研究检验假设水准取双侧α=0.05。研究结果1调查对象就业焦虑、抑郁、就业心理、社会支持基本情况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实际回收834份,其中有效问卷795份,有效率79.5%。毕业前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情况为高焦虑组1 16人,占14.6%;中焦虑组541人,占68.0%;低焦虑组138人,占1 7.3%。毕业前大学生抑郁情况为无抑郁者48人,占6.0%;轻度抑郁者3 17人,占39.9%;高抑郁者430人,占54.1%。毕业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各维度平均得分:就业准备2.93±0.59,就业观念3.37±0.53分,就业能力3.03±0.47分,就业认知2.6±0.51分,就业压力感 3.01±0.52 分。毕业前大学生社会支持各维度平均得分:客观支持4.86±1.42分,主观支持17.27±2.94分,支持利用度7.48±1.93分,社会支持29.62±4.05分。2就业焦虑与就业心理、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毕业前大学生就业焦虑与就业准备(r=-0.1 92,P<0.01)、就业认知(r=-0.125,P<0.01)、社会支持(r=-0.148,P<0.01)等社会因素呈负相关;与就业压力感(r=0.242,P<0.01)、抑郁(r=0.462,P<0.01)呈正相关。3就业抑郁与就业心理、社会支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毕业前大学生抑郁与就业准备(r=-0.099,P<0.01)、就业认知(r=-0.088,P<0.05)、社会支持(r=-0.093,P<0.01)等社会因素呈负相关;与就业压力感(r=0.150,P<0.01)、就业焦虑(r=0.462,P<0.01)呈正相关。4就业焦虑、抑郁与其社会心理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4.1 毕业前大学生高焦虑与其社会心理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业压力感(OR=2.475,95%CI:1.532~3.998)与高焦虑呈正关联。主观支持(OR=0.913,95%CI:0.845~0.987)与高焦虑呈负关联。4.2毕业前大学生高抑郁与其社会心理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业压力感(OR=1.342,95%CI:1.008~1.788)与高抑郁呈正关联。就业准备(OR=0.737,95%CI:0.573~0.949)、主观支持(OR=0.945,95%CI:0.899~0.993)与高抑郁呈负关联。4.3毕业前大学生既有高焦虑又有高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业压力感(OR=2.444,95%CI:1.483~4.025)与毕业前大学生既有高焦虑又有高抑郁的呈正关联。主观支持((OR=0.911,95%CI:0.840~0.987)与毕业前大学生既有高焦虑又有高抑郁的呈负关联。结论(1)毕业前大学生就业焦虑和抑郁普遍存在,所占群体比例较高。抑郁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大学毕业生的抑郁程度较高。(2)毕业前大学生社会支持各维度都低于全国常模水平,说明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支持差。(3)就业压力感和主观支持与毕业前大学生高焦虑相关联;就业压力感、就业准备和主观支持与高抑郁相关联;就业压力感和主观支持与既有高焦虑又有高抑郁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