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烤烟成熟过程中生物学性状、常规成分、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致香物质形成过程中色素、石油醚提取物、腺毛分泌物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烤烟成熟过程与致香物质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依据烤后烟叶中常规成分、石油醚提取物、蛋白质、游离氨基酸、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指标,确定了不同部位烟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主要结论如下:1、下部叶在移栽后65d叶片下垂程度降到最低,然后开始增高,茎叶夹角在60d后增加较快, 70d达到最大,然后略有降低,干鲜重均在60d达到最高,干鲜比值在65d达到最高。中部叶片下垂程度在移栽85d再次达到最高,茎叶夹角逐渐增大,但85d后增加较少,干重在85d达到最高,鲜重在80d后增加不大,干鲜比值在85d后开始降低;上部叶叶片下垂程度在90d后开始下降,在100d达到最低,茎叶夹角在100d之后增加比较缓慢,干鲜重均在110d达到最高,干鲜比在100d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2、在烤烟成熟过程中,自移栽后45d后的下部叶,65d后的中部叶和85d后的上部叶烟碱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移栽后65d、80d和100d含量达到最高;糖、淀粉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上部叶中糖含量在移栽100d后又略有回升。3、在烤烟成熟过程中,中部烟叶转化酶活性,在圆顶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上部烟叶在移栽后90d转化酶活性达到最高。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呈双峰曲线,上部叶更明显,淀粉酶活性第一个高峰出现在移栽后90d,第二个高峰出现在移栽后115d。4、烤烟成熟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迟各部位烟叶光合速率的表现为降低趋势。胞间CO2浓度随时间推迟下部叶为先升高再降低,中部叶在65d和90d出现两个高峰,上部叶则逐渐降低。下部烟叶气孔导度较小,表现为逐渐升高趋势,中、上部烟叶为先大幅度下降而后缓慢降低的趋势。中、下部叶蒸腾速率先升高再降低,上部烟叶则逐渐下降。5、烤烟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均呈现随移栽后时间的推进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下部和中上部烟叶色素含量分别在移栽后55d、80d达到最高,下部叶类胡萝卜素占色素总量的比例在移栽后60-65d降到最低,然后升高。中部叶在移栽后85d降到最低后,再次升高,在95d达到15.5%,上部叶在105d降到最低后再次升高,在120d达到19.7%。6、烤烟中、下部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表现为“M”形变化,下部叶第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55d,在65d达到第二个高峰,且含量最高,中部叶在70d和90d达到两个高峰,上部叶含量自移栽后75d先升高再降低,在移栽后110d达到最高,然后略有降低。7、烤烟叶片表面腺毛分泌物中的茄酮生成量,在中、上部烟叶中表现为双峰曲线,上部叶>中部叶,中部叶分别在移栽后65d和85d达到两个高峰,上部叶分别在85d和105d达到两个高峰,而且第二个高峰生成量大于第一个高峰;生物碱生成量,在中、上部烟叶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中、上部叶分别在移栽后85d和110d达到最高;西柏三烯二醇生成量在中上部叶表现为先升高持续一段时间后再降低的趋势,中上部叶分别在移栽后85d和110d达到最高;腺毛分泌物总生成量在中上部烟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分别在85d和100d达到最高。8、烤烟苯丙氨酸类物质含量在下部叶呈阶段性下降,中、上部叶出现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的趋势;棕色化产物类物质含量在中、下部烟叶中含量相当低,在成熟过程中略有波动,而上部叶中含量较高表现为先下降再升高,之后再下降的趋势。类西柏烷类物质含量,在中、下部叶成熟过程中含量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在上部叶中含量较高,中、上部叶表现出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中部叶在移栽后75d和90d达到最高,上部叶在移栽后95d和110d出现两个最高;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物质含量变化较大,中下部叶中表现为相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移栽后60d和70d达到最高,上部叶则表现为先下降在升高,然后再降低的趋势,其他类物质含量表现为中下部稍低,上部叶较高,各部位出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下部叶在65d,中部叶在70d,上部叶在110d分别达到最高,中、下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分别在65d和85d达到最高,上部叶在成熟过程中含量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降低,在115d达到最高,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在中下部叶中先升高再降低,分别在65d和90d达到最高,上部叶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降低的趋势,在115d达到最高。9、中部叶致香物质形成过程的12个指标与成熟过程的指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个指标(石油醚提取物、苯丙氨酸类物质和棕色化产物类物质含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成熟过程中的2个指标(鲜重和淀粉酶活性)与致香物质形成过程的指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上部叶致香物质形成过程的14个指标与成熟过程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1个指标(类西柏烷类物质含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成熟过程的1个指标(总糖含量)与致香物质形成过程的指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10、烟碱含量随采收时间的推迟呈现增加的趋势,总氮、石油醚提取物和糖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含量变化幅度不大;淀粉含量稍偏高,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有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成熟度比较适当时,下部叶60-70d,中部叶80-90d,上部叶105-115d呈现“V”形变化规律。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等变化趋势表明,下部叶65d前后、中部叶90-95d、上部叶115-120d为最佳采收时间;感官质量以60-65d,中部叶90d,上部叶115-120d为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杂气较轻,余味较舒适,烟气浓度较大,但有刺激性,劲头较大。这说明此时采收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