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一些像老人长期照护这样服务对象需求多元、服务周期较长且涉及部门较多的服务领域,参与多专业合作成为社会工作者无法回避的挑战。然而,由于多专业合作的复杂性和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等原因,专业身份不明确成为社会工作者在多专业合作中开展专业服务的首要困扰。不少研究也指出专业身份认同的厘清是社会工作者能否有效参与多专业合作的关键,只可惜他们没有进一步讨论专业身份认同的具体内容。因此,研究社会工作者在多专业合作中的专业身份认同显得非常急迫,特别是我国社会工作正处于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明确我国社会工作者在多专业合作中的位置、价值和服务逻辑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多专业合作,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希望在多专业合作情境中探索社会工作的实践方式和服务逻辑,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一种参考路径。本研究以生态系统视角为理论框架,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选取X市一家医疗、护理和社会工作等多专业合作的老年社会服务中心为研究单位,针对中心多专业团队中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研究,探索该多专业团队的服务开展过程和社会工作者在团队中的任务及社会工作者建构专业身份认同的历程。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和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多专业团队的合作分工流程包括:寻找服务对象、筛选服务对象和建立专业关系、开展“医疗-护理-社工”综合需求评估、制定综合服务介入计划、实施综合服务介入、多角度评估服务成效和结案等7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涉及:有关老人的任务、有关照护者和老人家庭的任务、有关老人所在社区的任务、有关多专业团队的任务和有关社会工作机构的任务等5个方面。2.在多专业合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其所在的生态系统交流互动,这些系统包括:多专业团队、服务对象、社会工作机构、社区居委会和实务研究团队等微系统;社会工作机构与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机构与实务研究团队等中系统;A机构与同领域机构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政府和政策、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和文化等宏系统。在这些系统的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建构专业身份认同的历程包括:不明专业身份、初识专业身份、发展专业身份和明确专业身份等4个阶段,最终社会工作者明确自已的专业身份是“多专业合作中的整合者”。3.作为“多专业合作中的整合者”,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的多方面需求以及其与周围他人和环境间的多层互动为出发点,注重不同的专业服务之间以及不同的专业服务与非正式支持之间的整合,提升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据了一种以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元需求为介入取向,注重多元合作和延伸转换的服务逻辑。这一专业身份认同的形成体现了我国社会工作参与多专业合作具有阶段性和政策导向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成效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能够处理复杂问题和促进多部门协作的本土扎根过程,可以帮助社会工作更好地应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包括从简单问题的处理到复杂问题的解决、逐渐单专业实践转向多专业实践、以及由单一部门购买转向多部门协调推进等。由于研究能力与研究条件的局限,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以及整体研究的设计上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本研究包含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相关研究,明确研究的焦点是社会工作者在多专业团队中建构专业身份认同的历程;第二章介绍本项研究的研究设计,运用生态系统视角作为理论框架,选取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方法;第三、四、五章分别从横向和纵向维度呈现本项研究的发现,围绕社会工作者参与多专业团队合作的过程,探索社会工作者建构专业身份认同的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围绕研究发现尝试阐述本项研究的理论发现,并总结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