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类解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也是一种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运动,二者是理想性和实践性的历史统一。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以更好地“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实践命题和理论命题。科学共产主义实践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现实运动,是“价值维度”、“过程维度”和“境界维度”的辩证统一。它作为一种价值维度,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一种过程维度:表现为在场的自由自觉的现实运动;作为一种境界维度:表征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跃升。交往作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前提,既是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前后相继发展的纽带;既是人类历史发展多样性的秘密所在,同时也是认知和理解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枢机”。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以“现实人”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思想,着重阐发了交往的产生及其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和意义。然而,近现代西方思想家们尚未从整体维度上捕捉到马克思交往思想的革命性意义。事实上,马克思的交往思想不仅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根基上确证了“现实人”的多维度辩证存在,而且为实现科学共产主义提供一种现实的动态机制。本文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解读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本真意蕴,比较分析了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梳理出当代视野中的交往实践观,进而在现实性上把共产主义实践的“三个维度”融通在“现实人”的对象化活动中。本文逻辑展开的核心要点如下:●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两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展开的现实根基。生产实践支撑着物质生活、交往实践支撑着社会生活,“现实人”正是在良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饱满地占有其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现实人”的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交互作用、相互促进,内在地统一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中,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解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视域,使科学共产主义实践成为在场的现实运动。●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在逻辑上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旨趣一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具有浓重的人文关怀。在马克思交往思想视域中的人文关怀,既不是黑格尔对自我精神的抽象思辨,也不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道德游说,而是把“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能成为前提”的逻辑彻底性融通到“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现实活动当中。●马克思的交往思想为确证“现实人”的多维度辩证存在提供了现实基础,由“两大实践”支撑的“四大生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现实人”多维存在的现实载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现实人”作为完整的人——饱满地占有“四大生活”,并以全面的方式——“两个实践”的交互发展来占有其“本质”和“生活”。●科学共产主义实践的过程性、实践性和目标性均以“现实人”为始基点。科学共产主义的核心目标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实现,它不是离开人而运作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彻底摆脱那种似自然性和物役性的人类自主创造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辩证的历史的统一。科学共产主义实践是基于“现实人”、通过“现实人”、为了“现实人”的在场的历史运动。前者体现为“两大实践”的交互作用和动态展开,后者体现为“现实人”在“两大实践”的合理展开中饱满地占有“四大生活”。概言之,人类良好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现实的。这种良好的社会生活旨在实现“现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是在“现实人”的交往实践中的动态展开、辩证实现的。这正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