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减少,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论文将建筑可持续利用作为建筑创作构思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从建筑的物质形态组成的各个构成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原则,也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视域。 本文用建筑生命周期全面整体的看待建筑系统,把循环作为建筑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模式。由分析建筑的各组成要素入手,对循环利用采用两种研究模式:一是针对物质材料,包括了材料和建筑的构配件;二是针对空间,包括了建筑空间和外部环境。这两种模式都包括了设计→修建→使用→废弃→再回到设计这样一个过程。 材料的可持续利用从再利用、再循环利用、再生利用三方面进行研究。再利用包括了从材料由建筑到建筑、非建筑到建筑的利用模式;再循环利用则从风土、文化和创新三种策略进行分析;再生利用除了对建筑垃圾等物质再生成为建筑材料的论述,还提倡对建筑建构形式的再生创新。 建筑构配件的可持续包括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构配件的再利用,二是整体地看待建筑的构配件,主要是指建筑立面在原建筑改扩建过程中进行循环利用的设计策略,包括:形式保持不变、彻底更新、新老元素协调和新老元素对比。三是对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可变性和多适性及二者的统一性。 建筑空间的可持续利用从分析空间特性入手,笔者认为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受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城市新功能、挖掘建筑自身潜力、体现历史文化价值、满足城市复兴和绿色设计等五个原则。接着从功能更新和形态更新进行具体的研究,对形态更新的分析从垂直分层、水平分层、增建重构、包容重构和内环境重构等六个方面阐述。 对外部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从对其场所特征(包括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利用、生态价值利用、周边空间利用作为外部环境更新的策略,其中,周边空间利用包括了水平、插入扩建,垂直加建和局部增建。 通过对以上的理论及实例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本文提出设计创作应具有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创性意识。创新并非求怪求新,是在经济可行、构造合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前提下对建筑形态、建筑空间以及建筑材料选择的创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