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建筑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减少,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论文将建筑可持续利用作为建筑创作构思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从建筑的物质形态组成的各个构成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原则,也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视域。 本文用建筑生命周期全面整体的看待建筑系统,把循环作为建筑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模式。由分析建筑的各组成要素入手,对循环利用采用两种研究模式:一是针对物质材料,包括了材料和建筑的构配件;二是针对空间,包括了建筑空间和外部环境。这两种模式都包括了设计→修建→使用→废弃→再回到设计这样一个过程。 材料的可持续利用从再利用、再循环利用、再生利用三方面进行研究。再利用包括了从材料由建筑到建筑、非建筑到建筑的利用模式;再循环利用则从风土、文化和创新三种策略进行分析;再生利用除了对建筑垃圾等物质再生成为建筑材料的论述,还提倡对建筑建构形式的再生创新。 建筑构配件的可持续包括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构配件的再利用,二是整体地看待建筑的构配件,主要是指建筑立面在原建筑改扩建过程中进行循环利用的设计策略,包括:形式保持不变、彻底更新、新老元素协调和新老元素对比。三是对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可变性和多适性及二者的统一性。 建筑空间的可持续利用从分析空间特性入手,笔者认为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受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城市新功能、挖掘建筑自身潜力、体现历史文化价值、满足城市复兴和绿色设计等五个原则。接着从功能更新和形态更新进行具体的研究,对形态更新的分析从垂直分层、水平分层、增建重构、包容重构和内环境重构等六个方面阐述。 对外部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从对其场所特征(包括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利用、生态价值利用、周边空间利用作为外部环境更新的策略,其中,周边空间利用包括了水平、插入扩建,垂直加建和局部增建。 通过对以上的理论及实例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本文提出设计创作应具有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创性意识。创新并非求怪求新,是在经济可行、构造合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前提下对建筑形态、建筑空间以及建筑材料选择的创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
其他文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革命的深入,国外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动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然而,从
中国在稳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拓展境外金融投资的渠道。中国的金融业境外投资政策已逐步形成体系并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本文对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境外投
现代科学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辽宁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已难以有效应对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变化与新问题。本文基于
对硒的生物学作用和目前已经开发的富硒食品(富硒西瓜、富硒灵芝、富硒茶叶、富硒牛奶、富硒猪肉和富硒鸡蛋等)进行了概述。当前富硒食品的技术含量大多偏低,技术水平有待提
目前所见的陶行知研究论著对陶行知生平事迹的记述,颇多粗疏、讹误、错乱之处。本文在肯定80年代初以来陶行知研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下,着重考证辨析了“捧着一颗心来,
闸机检票效率影响地铁车站的整体通行能力,且作用于乘客等待时间来影响社会效益。为此,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以稳态条件下单位时间总费用为目标函数,通过研究北京西直门地铁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内容涉及地理信息处理、管理、共享、集成、可视化应用与服务,软件体系结构,应用系统的开发,多维GIS、网络GIS等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 ,其后果极为严重。最近的局部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给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目
我国的通讯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国家正在论证什么时候上3G网络,3G网络优势在于良好的语音、大容量和高速的信息服务。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外3G
随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大量的数据可以被充分的利用,辅助管理和决策。20世纪80年代,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了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是大量被良好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