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访是一项中国特有的民意诉求表达方式。在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里,信访制度发挥着加强人民与党和政府之间沟通联系的作用。信访制度为民声民愿表达提供了平台,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今,改革开放带动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巨大变革,随之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更强,利益诉求增多,与党和政府沟通交流的愿望更为迫切。由此不断产生各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信访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面临了重大考验。目前,信访案件中涉法涉诉信访量、非正常上访量都在不断上升,尽管我国有多种权利表达机制和权利救济机制,但信访制度仍然是被很多人,尤其是广大社会弱势群体看成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现行的信访制度的弊端日渐暴露,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同时,信访制度设计因人治色彩颇为浓厚,该制度的合理性、正当性开始受到质疑,信访制度的发展正处于瓶颈阶段。现行信访制度离法治所要求的规范性程序越来越远。如何不断完善我国信访制度,使其与法治化逐渐靠拢,最终助力我国法治化建设,是我国理论界努力研究的重点。信访制度的法治化研究可包括信访及信访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分析、域外相关机制与信访制度的比较及经验启示及我国信访制度法治化可采取的措施。目前,从我国的国情及相关经验启示出发,以下几项措施能够较好的改进我国现有信访制度的弊端,加快我国信访制度走向法治化:一是加快制定和出台《信访法》;二是构建行之有效的信访听证制度;三是建立人大信访监察专员制度;四是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五是加强信访制度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制度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六是建立信访督查督办制度;七是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养成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八是设立信访法律咨询援助中心;九是加强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