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干燥胆,是我国传统名贵动物药材,有1300多年的医药学应用历史,历代中医古籍中含熊胆的方剂多达396首。本品为不规则碎片、颗粒和粉末,黄色至深棕色,有的呈深绿色或淡红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质脆,易吸潮,气清香微腥,味极苦微回甜,有清凉感。熊胆初次记载于《新修本草》,气味苦寒、无毒,入肝胆心经,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功能,常用于惊风抽搐、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熊胆的资源极其短缺,其研究和应用受到严重障碍。因此,寻找熊胆替代品中药材新资源,开展其临床前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意义。考虑熊胆粉来源性质,其可能替代品首先考虑动物胆类中药。貉是皮毛动物养殖品种中最容易饲养的品种,貉养殖规模较大。打皮完成后,大部分貉胆被丢弃,能否将貉胆变废为宝代替熊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红外光谱、UPLC-MS/MS等方法对貉胆进行鉴别,比较貉胆和熊胆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貉胆粉和熊胆粉活性成分的异同,对比分析貉胆粉和熊胆粉抗炎抑菌药理作用的异同,为貉胆粉是否有代替熊胆粉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和参考。具体结果如下:1.本文通过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IR、UPLC-MS/MS等方法对貉胆进行鉴别。发现貉胆粉极容易获取,来源于犬科动物貉。貉胆胆仁脆,半透明,表面有光泽,断面光滑,光泽明显,粉末黄色、黄绿色,有腥气。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貉胆粉末有无色或黄色的透明或半透明晶体存在,棱角分明,有明显条纹。紫外光下可观察到貉胆粉末有明亮黄绿色荧光。通过TLC实验,发现貉胆粉可在对应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标准品位置找到对应斑点;通过UPLC-MS/MS实验,发现貉胆粉可在对应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标准品位置找到胆酸的6种离子碎片以及鹅去氧胆酸的5种离子碎片,确定貉胆粉具有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两种成分。通过IR实验,发现貉胆粉共有图谱特征吸收峰如下:1070cm-1、1669cm-1、2924cm-1、2997cm-1,和熊胆粉红外光谱一致,说明貉胆粉和熊胆粉中物质成分的化学键以及官能团组成相似。2.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貉胆粉总胆酸含量测定,发现貉胆粉中的总胆酸含量远高于熊胆粉的。以胆酸和熊去氧胆酸含量计总胆酸,貉胆粉总胆酸含量分别为39.80%、36.06%,熊胆粉总胆酸含量分别是14.00%、14.73%。3.本文采用HPLC法对貉胆粉中21种氨基酸进行测定,发现貉胆粉共有16种氨基酸,熊胆粉中共有14种氨基酸。其中貉胆粉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熊胆粉中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貉胆粉中有药用氨基酸9种,熊胆粉中有8种药用氨基酸。二者共有的14种氨基酸中,貉胆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均高于熊胆粉中对应氨基酸的含量。4.本文采用ICP-MS对貉胆粉和熊胆粉中65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貉胆粉和熊胆粉共有的64种无机元素,其中貉胆粉中有44种元素含量不低于熊胆粉中的含量。貉胆粉中不含镍元素。5.本文通过药理实验证明貉胆粉具有显著抑制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肿胀的作用。貉胆粉和熊胆粉实验组中,发现抗炎效果随两种胆粉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中剂量的貉胆粉和熊胆粉抗炎作用显著,同剂量间无显著差异。浓度为0.14g/ml的貉胆粉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体外抑制作用,抑菌作用达不到熊胆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