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是最常用的DIO(Diet-induced obesity,DIO)模型之一,该模型小鼠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肝脏病变等。PMQ(Pentamethylquercetin,PMQ)是天然的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PMQ可改善MSG-IO小鼠的肥胖及相关症状。本研究拟建立DIO小鼠代谢异常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在该模型上求证PMQ对代谢异常和NAFLD的改善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第一部分DIO小鼠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DIO小鼠模型。方法:将C57/BL6小鼠于第5周龄时随机分为两组,即:NFD正常组和HFD模型组,每组15只,按组别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自由进食和饮水,每周称量体重并计算体重增量。22周龄时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4周龄时宰杀收集样本并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病理状况和血生化指标。采用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代谢相关重要因子m RNA的表达。结果:(1)DIO小鼠出现明显的肥胖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腰围、Lee指数及脂肪显著增加;(2)DIO小鼠出现糖耐量受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升高,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症状;病理结果显示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3)高脂饮食导致FASN、CD36、PPARγ、PCSK9、SREBPs以及TNFαm RNA表达上调;PGC1α、PGC-1β、PPARβ、SIRT6和PTEN m RNA表达下调。结论:DIO小鼠出现明显的向心性肥胖、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肝脏病变等,为深入探索代谢异常和NAFLD的病理机制及相关药效学研究提供理想病理模型。第二部分五甲基槲皮素改善DIO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目的:探索PMQ改善DIO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于第5周龄时随机分为正常组(NFD)、模型组(HFD)、HFD+溶剂、HFD+PMQ 5、HFD+PMQ 10、HFD+PMQ 20、HFD+RSD 5和HFD+MET 300共8组,每组15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饲养,而其他组均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并同时开始按Vehicle、PMQ 5 mg/kg、10 mg/kg、20 mg/kg,RSG 5 mg/kg,MET 300 mg/kg灌胃给药。22周龄时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24周龄时宰杀收集样本,记录肝脏、皮下脂肪、肩胛脂和附睾脂重量,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病理状况和血生化指标。采用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代谢相关重要因子m RNA的表达。结果:(1)与溶剂组比,PMQ能够明显改善DIO小鼠肥胖状态,DIO小鼠的体重、腰围、Lee指数明显降低;(2)与溶剂组比,PMQ能够明显改善DIO小鼠血清TC、TG、LDL-C、空腹血糖、OGTT、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病理结果提示PMQ能够缓解肝脏脂肪变性;(3)与溶剂组比,PMQ能够调控肝脏m R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调FASN、CD36、PCSK9、SREBPs、TNFαm RNA的表达;上调PGC-1α、PGC-1β、PPARβ、SIRT6和PTEN m RNA的表达。结论:(1)PMQ能够明显改善DIO小鼠的代谢异常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以下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五甲基槲皮素改善代谢异常和NAFLD:(1)PMQ-SIRT6-TNFα-SREBPsPCSK9/FASN;(2)PMQ-SIRT6-PGC-1α;(3)PMQ-PPARβ-SREBPs-PCSK9/FASN;(4)PMQ-PTEN-SREBPs-PCSK9/FA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