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菌群针灸干预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针刺与艾灸干预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针刺组与艾灸组,两组均为40例。针刺组患者针刺左水道、左归来、外水道、外归来,艾灸组患者艾灸神阙穴,每日1次,周日休息,共3周。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便秘症状量表、PAC-QOL量表、布里斯托大便分型评估表,以评价临床疗效,同时分别留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样本进行16S r DNA扩增子测序及OTUs聚类,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组间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差异。结果:1.80例患者均接受3周,共计18次治疗,患者依从性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项目无明显差异;入组时PAC-QOL评分、便秘症状评分、布里斯托大便分型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基线一致。患者便秘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正相关,与性别、卒中类型、NIHSS评分、既往病史均无显著相关性;3.两组患者便秘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后两组间PAC-QOL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艾灸组治疗后便秘症状量表、布里斯托大便分型、生理及治疗满意度改善情况均优于针刺组,两组患者治疗时每分钟肠鸣音显著升高,艾灸组显著高于针刺组;治疗后肠鸣音次数改善无显著性差异;4.治疗前针刺组(A1)和艾灸组(B1)与卒中无便秘患者(BC)比较chao1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治疗后针刺组(A2)和艾灸组(B2)与BC相比差异不显著;针刺组治疗前后Beta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P=0.0145),艾灸组治疗前后Beta多样性指数差异极显著(P=0),且针刺与艾灸组治疗后群落构成存在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样本A1、A2、B1、B2与BC组样本相比,均存在差异;5.对差异分析,显示艾灸组患者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较治疗前降低,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变形菌无显著改变,两组间进行比较,肠球菌属丰度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梭菌相对丰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厚壁菌门、柔膜菌门、拟杆菌相对丰度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普雷沃氏菌科相对丰度均有所升高,但与BC组相比相对丰度仍较低;两组治疗后乳杆菌丰度均提高,艾灸组乳酸杆菌丰度显著高于针刺组,但仍低于BC组乳酸杆菌丰度;艾灸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丰度高于针刺组,且基本与BC组双歧杆菌丰度相当;艾灸组治疗后乳酸杆菌、总产SCFAs菌相对丰度升高优于针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针刺左水道、左归来、外水道、外归来与艾灸神阙穴均能够改善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症状;针刺与艾灸均能促进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肠蠕动,改善患者粪便性状,并降低患者便秘症状评价量表评分;卒中后便秘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正相关;(2)针刺左水道、左归来、外水道、外归来与艾灸神阙穴均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针刺可提高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普雷沃氏菌丰度,降低产甲烷菌丰度;艾灸在增加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患者产SCFAs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减少肠杆菌、肠球菌、梭菌丰度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采用消能减震新技术的潮汕星河大厦进行了模态分析、瞬态动力有限元分析.该工程的消能部件采用复合型铅粘弹性阻尼器.在确定了复合型铅粘弹性
利用辐射引发的界面反应来改善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PP/LDPE)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多官能团单体三聚异氰酸三烯丙酯(TAIC)、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对PP/LDPE共混体
同其他类型的地面移动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具有更好的运动能力,是服务机器人理想的载体,也是最容易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机器人类型。准被动双足机器人因低能耗、步态柔顺、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系统内客流的急剧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入到高密度行车阶段,在线运行的列车不断增多,运营时段列车故障的几率也随之增大。正线列车发生故障后,如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造成线路上大量列车晚点延误,大批乘客滞留站台,影响线路的行车组织与沿线乘客的正常出行。因此根据实际线路条件和运营条件,明确列车故障救援的组织过程,设计并选择合适的列车故障救援方案,使故障列车尽快退出正线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水平逐渐提升,校企合作模式受到教育界重点关注.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学校应积极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英语教
中日历史文化关系的主要中介所谓汉文学,是指用汉字书写的诗文和典籍,包括历史上在日本翻刻出版、数量浩瀚的“和刻本”。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在历史上主要是以汉文学的传播为方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出严峻考验,而轨道交通凭借速度快、能力大、准时性的优势承担了大量居民出行流量。面对乘客日益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多层次的轨道交通运营体系也在随之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化运营作为解决乘客出行中时间需求和直达需求的有效方式,成为研究热点。互联互通的网络化运营的一种模式为列车跨线运营,令出行OD在不同线路上的乘客无需中间站换乘即可实现直达。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
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计算技术专业于1959年成立,可谓人才济济,众多行业领军人物皆出自其中,数十年的艰苦努力,他们作为引领者开启了我国计算事业的新时代。日前笔者采访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