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猪由于其自身特点,作为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普通小型猪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没得到很好的控制,严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微生物净化就成了研究热点。传统的培育SPF猪有剖腹取胎和无菌接产等方法;剖腹取胎法效果虽好但是成本较高,无菌接产法虽能起到较好的净化效果,但是难以控制分娩时间及接产人员对母猪造成应激。自猪胚胎移植成功以来,其作为培育净化猪和控制疾病的途径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外已通过胚胎移植技术成功建立SPF猪群。为培育实验用SPF小型猪,提高我国实验动物等级,本实验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和无菌接产+隔离器人工饲养两种方法探索实验用SPF小型猪的培育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对小型猪胚胎移植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摸索了隔离器人工饲喂小型猪的方法,为大规模培育SPF小型猪奠定了一定基础,并得到以下结论:1.PMSG+HCG法和PG+PMSG+HCG法对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进行超排,超排效率分别达65%和72.5%,差异显著(P<0.05),但头均排卵数和头均回收胚胎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PMSG以1000IU、1500IU、2000IU和2500IU四个剂量组对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进行超排,以2000IU剂量组超排效果最好,头均排卵数、头均回收胚数和超排效率分别达到26.31枚、20.07枚和85%,与其他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当PMSG为2500IU时供体有卵巢囊肿现象,而其他剂量组未发现此现象。3.手术法冲胚回收率稳定,回收率达72.61%,供体可重复利用;离体冲胚回收率达81.56%,两种回收方法差异极显著(P<0.01),但离体冲胚代价较高。4.本实验中胚胎移植受胎率和胚胎存活率较低仅为30%和7.57%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体多为4-6月龄的初配母猪,而且头数较少,同步化程度差所致;另外胚胎保存温度控制不严格导致胚胎生存力下降,也可能是原因之一。5.20日龄以前,隔离器人工饲养仔猪与普通饲养仔猪的生长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20日龄出现显著差异,但各日龄各生长指标相关性高,且与普通饲养仔猪相似,说明隔离器饲养仔猪生长发育缓慢,但发育正常,有利于小型猪实验化培育。6.无菌接产隔离器人工饲养可对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猪流感病、弓形虫、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等病原起到净化效果,虽不能彻底隔离猪细小病毒病病原,但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净化种猪群的重要途径。无菌接生+隔离饲养净化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后再通过该方法做净化时,应选择病原为阴性的母猪。7.严格按照国际胚胎移植协会操作进行胚胎移植可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猪流感、弓形虫、猪细小病毒、衣原体等10种疾病起到较好的净化效果。8.本实验国内首次研究证明,利用胚移技术培育实验用SPF小型猪是可行的。利用胚胎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SPF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净化种猪群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