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系列有关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旨在重塑国内经济地理格局,但区域不平衡发展困局尚未显著改观。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特定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产业支撑,更是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追赶效应,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着力点。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重大调整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市场趋于饱和、环境约束增加、要素价格上涨等原因使得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面临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制造业企业跨区域投资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要素的区际间流动有利于提高资本要素配置的效率,促进我国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手工收集的制造业企业跨区域投资数据,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将企业投资区位选择过程细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和区位选择阶段,主要研究企业所在地及目标投资地要素成本、自然资源、市场潜力、政府行为及技术创新等要素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进一步,从制度环境视角将企业投资区位选择多样性分为高制度环境投资模式、低制度环境投资模式和混合制度环境投资模式,探究企业选择不同投资模式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模式下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动力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既是我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发生地也是投资的主要流入地;对于企业投资的区位选择,投资决策阶段企业所在地的要素成本、政府行为、市场潜力及技术创新均显著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区位选择阶段目标投资地的低要素成本、低税负水平、高市场潜力和强技术创新都是吸引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而自然资源储量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制度环境视角,我国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确实存在低制度环境、高制度环境以及混合制度环境投资模式的多样性问题。投资决策阶段,所在地市场潜力大,要素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选择低制度环境投资模式;所在地技术创新能力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高制度环境投资模式;而企业面临的税负水平越高,自然资源越丰富,企业选择混合投资模式的概率越大。区位选择阶段,选择低制度环境投资模式的企业表现为市场寻求型和成本寻求型,选择高制度环境投资模式的企业为税收逃避型和技术寻求型,而混合制度环境投资模式的企业属于风险规避型。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手工收集的制造业企业跨区域投资数据,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将企业投资区位选择过程细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和区位选择阶段,主要研究企业所在地及目标投资地要素成本、自然资源、市场潜力、政府行为及技术创新等要素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进一步,从制度环境视角将企业投资区位选择多样性分为高制度环境投资模式、低制度环境投资模式和混合制度环境投资模式,探究企业选择不同投资模式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模式下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动力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既是我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发生地也是投资的主要流入地;对于企业投资的区位选择,投资决策阶段企业所在地的要素成本、政府行为、市场潜力及技术创新均显著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区位选择阶段目标投资地的低要素成本、低税负水平、高市场潜力和强技术创新都是吸引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而自然资源储量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制度环境视角,我国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确实存在低制度环境、高制度环境以及混合制度环境投资模式的多样性问题。投资决策阶段,所在地市场潜力大,要素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选择低制度环境投资模式;所在地技术创新能力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高制度环境投资模式;而企业面临的税负水平越高,自然资源越丰富,企业选择混合投资模式的概率越大。区位选择阶段,选择低制度环境投资模式的企业表现为市场寻求型和成本寻求型,选择高制度环境投资模式的企业为税收逃避型和技术寻求型,而混合制度环境投资模式的企业属于风险规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