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早期水化与耐久性的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m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泥工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传统硅酸盐水泥的性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水泥材料的多功能、高性能的要求,并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阿利特(C3S)为主导矿物的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偏低,但后期强度稳步增长,硬化后水泥浆体会产生一定的收缩,而影响其性能;以硫铝酸钡钙(C<,2.75>B<,1.25>A<,3>S)为主导矿物的含钡硫铝酸盐水泥具有水化速度快、早期强度高等优点,而且在水化硬化过程中,硫铝酸钡钙矿物可产生体积微膨胀,部分抵消了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减少了水泥浆体的微裂纹,提高了水泥的耐久性.本文采用XRD、SEM-EDS、ESEM、IR、水化热、孔结构分析等测试技术,研究了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早期水化及其耐久性.结论如下: 通过水化热和水化速率的研究表明,与硅酸盐水泥相同,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水化可分为五个阶段,即预诱导期、诱导期、加速期、减速期和稳定期.但该水泥体系的诱导期提前,且诱导期的持续时间缩短.在水化早期,水泥水化速率快,放热速率高,水化热高于同龄期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其60h的水化热为280~300J/g,而硅酸盐水泥仅为220J/g.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ESEM)对该水泥体系连续水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在水化初期,在水泥颗粒表面即可观察到大量的短柱状钙矾石,并形成保护膜,产生诱导期;水化早期形成的C-S-H凝胶数量较少,在加速期才大量形成,最终成为花朵状结构;在减速期阶段,水化产物继续形成和生长,浆体结构致密化程度继续提高,水化18h后水泥熟料的表面和颗粒间空隙的大部分己被粒状的水化产物覆盖和充填;水化24h小时后,硬化浆体致密度较高,水化趋于稳定.阿利特一硫铝酸钡钙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基本相同,但其早期水化产物C-S-H数量较少,针柱状AFt的数量明显增多,并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AFt保护膜,导致诱导期出现.诱导期的缩短可能与早期AFt的大量形成有关. 可以采用交流阻抗方法研究阿利特一硫铝酸钡钙水泥体系的水化过程,利用阻抗值、电阻率、相对介电常数等参数表征水泥的水化过程,通过Nyquist图研究硬化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灰比的减少,硬化水泥浆体的总孔隙率降低,孔径变小,使得孔溶液通路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导致溶液电阻R<,s>增加.同时,水灰比的降低也可导致水化反应速度减小,使R<,t>增大;随着石膏掺量的增加,水化早期形成的钙矾石量明显增多,由于钙矾石的膨胀特性,使得硬化水泥浆体更加致密,导致孔溶液通路的横截面积变小,使溶液电阻R<,5>增加.同时,浆体体积的膨胀,使得水化反应在动力学上越来越难进行,致使R<,t>逐渐增大. 对硅酸盐水泥、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利特一硫铝酸钡钙水泥在水化硬化过程中,硫铝酸钡钙矿物可产生体积微膨胀,部分抵消了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收缩,使该水泥体积稳定性提高.并且,随着石膏掺量的增加,其膨胀率增加,干缩率降低.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膨胀率、干缩率均减小: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具有良好的抗渗性,硅酸盐水泥硬化浆体在1.0MPa水压下持续8h全部渗水,而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均不透水;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在冻融循环的条件下,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B2试样)的60d抗压强度损失率仅为20.3﹪,而同龄期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损失率则高达42.2﹪;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抗蚀系数仅为0.94,而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抗蚀性系数均大于1.00,最高达到了1.45.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微量Sc对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因此含Sc铝合金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A356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成分调整,自制适合铸锻复合成形技术的Al-Si铸锻合金。
ZnO是直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3.37 eV),在室温下有很高的激子束缚能(60 meV),外延生长温度低,抗辐射能力强,在短波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和紫外探测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改变ZnO中Mg的掺入量,让Mg取代Zn的位置,所形成的Zn_(1-x)Mg_xO薄膜在保持纤锌矿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能够调节带隙在3.3~4.5eV之间变化,而且可以和ZnO形成较好的晶格匹配。通过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电子系统高集成度导致功率密度的提高,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增加,Al2O3等传统的陶瓷基板已经难以满足电子封装工业对基板越来越高的热耗散性能的
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了铁电材料BST(Ba1-xSrxTiO3)和铁磁材料YIG(Y3Fe5O12)、及铁电-铁磁复合材料YIG/BST。系统研究了铁磁材料YIG的掺杂与低温烧结和铁电材料BaTiO3的掺杂与介
ITO ( Indium Tin Oxide)膜为体心立方铁锰矿结构的多晶体,为n型半导体薄膜材料,其半导化机理为掺杂(掺锡)和组分缺陷(氧空位)半导化,具有禁带宽、可见光谱区光透射率高和电阻率低等光电特性,成为薄膜太阳电池和发光元器件理想的电极材料。本文采用电阻蒸发和电子束蒸发的方法,通过优化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如衬底温度、氧压、蒸发速率,并通过对薄膜厚度、薄膜电阻率、霍尔迁移率、载流子浓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