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通督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的影响

来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醒脑通督针法与传统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脑电活动的影响,为该针法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脑病一科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针刺组和醒脑通督针法组。对照组选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选取醒脑通督针法,两组治疗均为日1次,留针30min,以3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脑电图(EEG)检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同时记录脑电图的改变,以评价醒脑通督针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结果:(1)脑电图结果:传统针刺组与醒脑通督针刺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两组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均有改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NIHSS评分:传统针刺组与醒脑通督针刺组治疗前评定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根据评定结果可以看出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醒脑通督针刺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L评分:两组治疗前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ADL的评分均增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MSE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MSE评分通过治疗均有增高,治疗前后结果对比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醒脑通督针法与传统针法均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醒脑通督针法与传统针刺法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2)醒脑通督针法与传统针刺法的干预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醒脑通督针法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3)醒脑通督针法与传统针刺法均可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DL评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两者比较效果相当。(4)醒脑通督针法与传统针刺法均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在提高MMSE评分方面,醒脑通督针法效果更明显。
其他文献
MC/DC是一套航电A级软件的测试覆盖性准则,可以有效减少测试用例量.针对如何快速获取尽可能小的测试用例集这一难点展开研究,重点关注于具有耦合条件的逻辑表达式,提出了两套
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与肿瘤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关系重大。本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肿瘤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1978年,改革开放的起步年,中国的再生年。历史巨轮在中国大地上隆隆推进,仅仅20年的时光,一个再生中国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个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改革开放的国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