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在研究生菜(Lactuca sativa L)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基础上,优化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叶盘与根癌农杆菌共培养,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生菜,获得了转基因T1 代和T2 代植株。具体结果如下: 优化了生菜的遗传转化体系。外植体首先在芽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1d,然后感染含高赖氨酸蛋白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根癌农杆菌。共培养2~3d 后,移入含有100mg/L 卡那霉素、500mg/L 羧苄青霉素的芽分化培养基上筛选转化植株。转化再生芽长至2cm时,移入含相同浓度抗生素的生根培养基生根,形成完整植株。对影响生菜转化频率的诸因素,包括外植体的苗龄、农杆菌的生长状态、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3d 苗龄的子叶是生菜进行遗传转化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处在对数生长期的农杆菌活力最高,浸染能力最强;当农杆菌稀释至OD600=0.6 左右时,浸染时间以20min 为好;浸染前,外植体预培养1~2d,有利于转化频率的提高;适当的共培养时间(2~3d)也大大提高生菜的转化频率。对选择培养基上生根的抗性苗进行的Southern blot 检测结果表明,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已整合到T0 代生菜基因组;用RT-PCR 技术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在转化再生植株中能够正常转录。对T0 代转基因生菜植株赖氨酸(Lys)含量测定分析表明,赖氨酸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的可达9.46%;对T1 代转基因生菜植株进行的PCR 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能够遗传,但遗传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