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树木死亡是非常重要的生态过程,会影响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因此,探究树木死亡的影响因素已成为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自然森林中,树木死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众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驱动,然而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活型以及不同物种的资源需求和竞争能力往往不同,这是否导致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其死亡的影响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在常绿和落叶树种共存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上述研究具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木死亡是非常重要的生态过程,会影响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因此,探究树木死亡的影响因素已成为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自然森林中,树木死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众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驱动,然而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活型以及不同物种的资源需求和竞争能力往往不同,这是否导致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其死亡的影响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在常绿和落叶树种共存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上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天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ha动态监测样地植被调查数据,结合地形、土壤养分等环境数据,探究了胸径、生物邻体和非生物环境因子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物种树木死亡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不同发育阶段树木而言,胸径的增加显著降低所有发育阶段树木的死亡;生物邻体因子中,同种邻体的增加显著提高幼龄树的死亡,但对中龄树和成年树的影响较弱,异种邻体的增加显著降低所有发育阶段个体的死亡。非生物环境因子中,坡向南向,以及海拔和土壤磷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幼龄树的死亡,凸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中龄树和成年树的死亡。总体而言,生物邻体因子对幼龄树死亡的影响更强,非生物环境因子对中龄树和成年树死亡的影响更强。(2)对于常绿和落叶两种生活型树种而言,同种邻体的增加显著促进常绿幼龄树的死亡,异种邻体的增加显著降低常绿树种所有发育阶段以及落叶中龄树和成年树的死亡。非生物环境因子中,只检测到坡向对常绿幼龄树死亡的显著影响,坡向南向可以降低其死亡,而落叶树种在各个发育阶段均受到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海拔的增加显著降低落叶幼龄树的死亡,凸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落叶中龄树的死亡,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同时显著降低落叶幼龄树和成年树的死亡。总体而言,生物邻体因子对常绿树种死亡的影响更强,非生物环境因子对落叶树种死亡的影响更强。(3)对于不同物种而言,同种邻体密度对死亡的影响在种间差异较小,而异种邻体密度对死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非生物环境因子中,海拔和土壤因子对死亡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总体而言,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死亡的影响在种间的差异较生物邻体因子更大,且这种差异能够造成部分环境因子对优势物种的影响强度和方式与群落尺度不同。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各个发育阶段,非生物环境因子对不同生活型间以及每种生活型的不同物种间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减弱物种间对资源的竞争强度。同时,幼龄树阶段强烈的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可为异种个体的更新和存活提供空间,两者共同促进局域环境中的物种共存。总体而言,生物邻体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对树木死亡有强烈的影响,并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活型以及不同物种死亡影响的差异性促进群落的多物种共存以及维持群落的动态平衡。
其他文献
中空微/纳米结构,作为新型的一类微/纳米材料,因其中空形态而得名。得益于其特殊的中空结构,该类材料被赋予了一些优异的特性,如大的比表面积,低密度和高的承载能力以及它的结构成分的可调整性。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界已经迅速认识到这种独特的中空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种材质的中空微/纳米材料也相继被研究报道出来并且展现出了多种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导致各种资源材料的逐渐匮乏和生态环
甲烷氧化偶联(OCM)是一种直接将甲烷转化为低碳烯烃(C2-3)的方法,因其能耗低、工艺流程短而备受关注。然而OCM反应是一个强放热过程,如果不及时移除反应热将会导致床层积热以及产生高温“热点”,难免发生副反应(CH4/C2-3深度氧化为CO/CO2)。近年来,泡沫结构催化剂以其高通量低压降等特点在多相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采用导热系数高的Si C-foam(170Wm K-1),能够有效
上世纪50年代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首次应用于临床试治。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治疗手段,与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相比,BNCT所具有的二元性、靶向性和治疗的精准性都是其突出的优势。但是BNCT在成为癌症的例行疗法道路上却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作为BNCT的两种成分之一的含硼药物未能达到必须的要求。因此,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含硼药物——
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是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灾害频发,21世纪以来,依次发生印度尼西亚地震、中国四川汶川地震、智利地震、中国青海玉树地震、日本地震和中国雅安庐山地震,这些地震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重大伤亡。其中因地震引发的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成为灾害防治的研究热点。地质灾害
Angucycline类天然产物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多环芳香聚酮类天然抗生素。其核心骨架通常由四环构成。由于其氧化态、取代基、芳香化程度、及立体结构上的差异,使该类天然产物结构多样、种类丰富。生物学研究表明,Angucycline类天然产物具有良好的潜在药物分子活性,可以有效的抑制部分癌细胞生长与细菌的繁殖,这使得对于该类天然产物进行合成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Angucycline类抗
作为一种典型的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具有类似金属的独特电学特性,又兼有聚合物的柔韧性,因而在储能转换、传感及柔性器件等领域备受瞩目。块体材料因为结构上的无序堆垛,以及较小的比表面积,使其内部传质受限,从而制约了其开发和应用。在材料内部创造丰富的孔道,对其形貌进行精心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其比表面积以及暴露更多活性位点,从而大大提升其性能和扩展其应用范围。针对上述目的,本文以嵌段共聚物形成的单胶束为模板,在
人字齿轮具有高重合度、低轴向力、高承载能力和平稳传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转速、高负荷分流传动装置中。人字齿轮啮合过程中,由于热弹变形、加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轮齿啮入啮出时产生干涉,恶化啮合性能,并加剧齿轮系统振动噪声。轮齿修形在有效减小轮齿啮合冲击的同时,其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齿面法向载荷、齿面摩擦力及摩擦力矩等动态激励也将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开展人字齿轮系统复合修形及啮合
热电材料能够在全固态下实现热能和电能两种能源形式相互转化,在废热回收、特定环境能源供给、固态制冷的诸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热电器件的基本单元是由p型和n型两种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两支串联的单偶对。高效率的热电转化器件不仅需要材料具有高的无量纲热电优值,还需要组成器件的两种材料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和机械强度。大多数热电材料在p/n型配对时存在较大的组分差异,或者高性能仅存在于其中一种类型,这样即使在n型和
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在旋转机械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承作用。但是在实际工况中,轴承的工作环境往往相对恶劣,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会进一步加快轴承的疲劳磨损及裂纹的恶化。由于滚动轴承的故障而导致的不可挽回的事故不胜枚举。如何在滚动轴承出现故障的初期就发出预警并以较小样本量诊断出轴承的故障位置以及故障程度,这对保障设备的平稳运行和操作工人的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由于机械设备如风机等拆装
近几十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导电聚合物(CPs)基纳米材料,如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聚苯胺(PANI)、聚噻吩(PTh)、聚吡咯(PPy)等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用于新型气体传感器。这些聚合物前驱体的分子骨架可以锚定特定官能团,借助与模板的弱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其形貌的微观调控。通过不同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形貌的CPs,如纳米球、纳米纤维、纳米棒、纳米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