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缺血再灌注对突触蛋白表达和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m1234567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脑缺血后神经元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在这过程中突触蛋白如何变化还不清楚。另外,脑缺血也会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其激活程度与缺血以及再灌注程度密切相关,但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突起如何变化也尚待研究。本研究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尼氏染色分析不同缺血再灌注条件下不同脑区的神经元损伤是否一致,结果显示BCAL 30min-Rep 3 h后,各脑区的尼氏体密度没有显著变化;而在BCAL 3 h-Rep 3 h后,纹状体的尼氏体密度显著降低,延长再灌注时间至3天后,皮层与海马区的尼氏体密度也显著降低。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树突棘会随着神经元树突结构的恢复重新出现。我们探索了树突棘的恢复是否影响突触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突触后标记蛋白PSD95和突触前标记蛋白Syn1 puncta的面积和密度在BCAL 30 min、BCAL 30 min-Rep 3 h后均无显著变化;在BCAL 3 h、BCAL 3h-Rep 3 h后,仅PSD95 puncta的密度明显减少;另外,尽管Syn1/PSD95 puncta共定位所代表的突触,其面积和密度在短时间缺血再灌注后没有变化,但其密度在长时间缺血再灌注后明显降低。此外,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一些突触分子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BCAL 30 min-Rep 3 h后多数突触分子的mRNA表达量均恢复正常水平;而在BCAL 3 h-Rep 3 h后部分突触分子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我们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程度的缺血以及再灌注程度对小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对转基因小鼠(Cx3Cr1GFP/+)脑切片的共聚焦显微成像,细胞骨架化以及Sholl分析发现,在BCAL 30 min-Rep 3 h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大量突起缩回,突起数目减少。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突起减少更为显著。本研究发现在不同程度的缺血模型中,只有长时间的缺血才会导致突触蛋白的表达下降,小胶质细胞的突起变化与缺血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缺血会导致小胶质细胞突起的进一步消失。以上这些结论为中风后研究神经元损伤的机理和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提高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逐步发展了资产减值会计。
以工程投资风险控制为主要目标的工程经济评价,一直是工程决策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选取某水库维护加固工程的部分实用基本数据,以基于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法的工程效益风险概率
水泵的选型和水锤防护是抽水站安全运行的核心点。以黄土高原某抽水站为例,按照经济、安全、高效原则,对水泵选型的水位、扬程、机组台数等决定因素,以及安装进行详细分析。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泌尿科的泌尿系结石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目的建立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氯化钆(GdCl3)在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肺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盲肠结扎
目的:观察情志刺激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性,配合疏肝和胃治疗,探讨肝主疏泄在消化性溃疡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
<正>近年来,"佛系"一度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而刷屏网络,这一略带自嘲的词汇,似乎触动了不少青年人群的真实内心,而被高频率使用,甚至演化为一种时代色彩鲜明的文化现象。如何理
<正>面对北京市日益增加的残疾人口数量,不仅需要增加残疾人相关福利补贴及就业机会,更需要关注残疾人家庭的居家生活环境。通过对视力残疾人家庭居住环境的实际调研,分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