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影响山羊单精子胞质内注射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在优化ICSI具体处理措施的基础上,降低ICSI过程中机械刺激、生物刺激以及试剂(或药物)对卵母细胞的损伤,提高精核解聚率(受精率),进而改善ICSI的总体效果。精子操作液中添加8%(g/ml)PVP与5%添加量相比可以保证较高的操作效率(92.50%vs44.62%,P<0.01),和添加PVP12%相比ICSI受精率显著提高(58.33%vs29.73%,P<0.05)。与内径为6μm和10μm的注射针相比,8μm注射针对精子损伤较小且一次注射成功率和受精率都比较高,适合于山羊ICSI研究使用。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6h和成熟28h ICSI的卵裂率、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均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成熟24h的相应胚胎发育率,适当延长卵母细胞成熟时间有利于提高山羊ICSI的效果。精子操作液中添加肝素后使受精率由原来的46.67%提高到57.17%,精子显微操作液中添加40μg的肝素,对提高山羊ICSI的受精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ICSI注射微滴中加CB组和未加CB组间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78.57%vs72.92%,P>0.05),两组的囊胚发育率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鲜精和冻精进行ICSI,冻精的ICSI受精率显著高于鲜精(52.21%vs 26.44%,P<0.05)。山羊ICSI激活方法的研究,分为对照组(精子注射后,不激活)、试验一组(精子注射后,离子霉素5min+6-DMAP 3h联合激活)和试验二组(精子注射后,离子霉素单独激活15min)三个试验组进行,结果为:对照组山羊ICSI胚被激活的效率较低(卵裂率仅为7.94%,不能发育到桑椹胚);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的卵裂率(78.40%和82.69%)、桑椹胚率(46.94%和47.67%)以及囊胚率(9.18%和13.95%)均极显著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相应指标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卵丘细胞的有无及共培养对ICSI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试验一组(卵母细胞为裸卵且不作单层细胞共培养)、试验二组(卵母细胞为裸卵,进行单层细胞共培养)和试验三组(卵母细胞带有部分卵丘,不作单层细胞共培养)三个组卵裂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二组和试验三组的桑椹胚率(44.86%和46.77%)和囊胚率(19.30%和20.97%)均显著高于裸卵组(桑椹胚率29.09%、囊胚率7.27%)(P<0.05)。高氧环境(20%O2的空气)与低氧环境(90%N2+5%CO2+5%O2混合气)下ICSI受精胚卵裂率、桑椹胚率无显著差异(P>0.05),低氧环境下的囊胚率显著高于高氧环境下的囊胚率(19.59%vs7.81%,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