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水色的研究是海洋研究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大陆边缘及近岸区域来说,陆源悬浮体是边缘海海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同时,其分布特征及数量变化与河口附近海域海底沉积物的通量平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关于悬浮体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南黄海及东海北部海域毗邻的陆架区包括了老黄河入海口以及长江入海口,悬浮体数量大,浓度高,物源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悬浮体含量最高的海域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需要出海实测,费时费力,且往往注重于冬、夏两季的研究,春、秋季的资料很少。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春、秋季两个航次的海上调查取样,得到春、秋季研究区内悬沙表、底层的平面分布;根据同步实测海水遥感反射率与悬浮泥沙含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找到一个适合于研究区悬沙特征的遥感反演模型;利用 NOAA/AVHRR 卫星影像定量反演海表悬浮体含量,并通过反演结果分析研究区悬沙含量季节变化的特点。 通过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⑴ 陆源物质是研究区悬浮体的主要来源;海流与气候是影响研究区悬浮体分布的主要因素。 ⑵ 研究区春季悬浮体含量高于秋季;受海流的影响,春季苏北浅滩悬浮体呈西北-东南舌状向深海运移,秋季悬浮体以苏北浅滩高值区为中心向外海扩散;长江及杭州湾入海泥沙基本都沉降在 123oE 以西的海域内。 ⑶ 海水遥感反射率随悬浮泥沙含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其对应峰值也相应的向长波方向移动;定量反演的公式为 lg(SSC)= -484.66Rrs12 + 70.3Rrs1 - 0.0596. ⑷ 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分布存在季节性变化,这与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的结果一致,说明本次反演方法的精度可以满足实际研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