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解及生物质还原铜渣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益枯竭的资源问题,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我国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挑战。作为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冶炼工业是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其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铜冶炼工业责无旁贷。针对目前铜渣余热回收率低及铜渣中铁回收过程能源消耗高的问题,论文结合冶金渣粒化技术,提出一种铜渣生物质还原-熔渣粒化-余热回收的技术路线。基于铜渣生物质还原过程,论文对生物质热解特性以及生物质热解产物——固定碳对铜渣的还原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对生物质热解及熔融还原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还原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基于炉渣结构共存理论,建立了铜渣熔渣CaO-FeO-Fe2O3-SiO2四元渣系作用浓度计算模型。研究发现生物质热解产物中C与FeO及Fe3O4的反应最容易进行;CaO的加入可改变铜渣体系的平衡,降低熔渣粘度,促进铁硅分离。(2)通过热重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热解失重速率逐渐增大;生物质粒径对生物质热解过程影响较小;生物质热解温度区间跟生物质组分有关,当生物质木质素含量高时,热解温度区间向高温区移动;铜渣对生物质热解失重率及失重速率影响不大。(3)通过生物质热解的热态实验,研究发现: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为CO、CO2、CH4及H2;铜渣能够促进热解一次反应及烷烃/烯烃裂解反应,从而提高生物质热解气产量及其中H2产量;铜渣对不同种类的生物质催化效果不同,在实验选取的生物质中对玉米芯的催化效果最为显著,产气中H2产量可由15%提高至40%左右;在不同铜渣配比下,生物质热解产气组成不同,在生物质与铜渣配比为1:1时催化效果最好。(4)将Coats-Redfern法与Malek法相结合,筛选出三种生物质热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随机核长大模型(A2模型)。根据随机核长大模型的机理函数确定了热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热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分布活化能模型分析了热解过程的活化能分布情况,三种生物质的活化能分布曲线形状不同。玉米芯的活化能分布曲线为“W”形;松木屑及稻草的活化能分布曲线呈现“U”形。(5)以生物质热解产物——固定碳为还原剂进行铜渣还原的热重实验。研究发现:三种生物质对铜渣的还原效果不同,还原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松木屑、玉米芯、稻草;随着生物质添加比的增加,铜渣还原率逐渐增高;CaO能够促进铜渣还原反应的进行,在实验所选的添加比下,CaO添加比为1:0.3时还原效果最好;铜渣还原反应遵循未反应核模型——R1模型的机理函数,建立了固定碳对铜渣还原反应动力学方程。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肺内病变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08例已取得病理结果的肺内病变,根据PET/CT诊断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分为真阳性(60例)、假阳性(20例)、真阴性(18例)与假
1967年在上海市郊嘉定县出土一批明刻本说唱词话,最近我查阅了这批古籍的影印本(1975年、1976年曾影印500套)。据书上牌记都是成化年间所印,最早为成化七年(1471年),晚至十四年(1478年),距今已500多年了。所谓“说唱词话”,就是民间说书艺人的唱本。每一种书讲一个故事,大都是七言韵文(唱词),夹有少量说白。插图较多。还有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简体字。这里主要谈谈简体字的问题。  这些简
Architecfure's duty is to create inimitable idenfy--建筑学的职责在于创造独有的特性.每当有人问到我们的设计哲学时,我们做如是回答.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刘衍文先生,是我们夫妇在高等学校就读时的老师。先生轶事甚多,海上盛传,但颇多以讹承讹之处。由于我自毕业至今同先生往还不绝,所知自比道听途说者来得真切。如今撰写此文,于叙述亲见亲闻之际,正可借机纠谬订误,以期如实描绘出先生那可敬可爱、平凡而又不凡的形象。    教书独特治学严谨    先生学识渊博,又善于表达,上课时口讲指授,声若洪钟,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自然骨中的无机组分并不是纯的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ydroxyapatite,HA],还含有锌(Zn)、镁(Mg)等离子。为满足临床要求,常常需要在HA中添加一些元素来改善其性能。含锌羟基磷
擅好宾虹山水的S画家    上世纪60年代初,余在浙江博物馆工作,与S先生同一个办公室。S先生50年代毕业于华东艺专,擅长中国画,尤好黄宾虹的山水画,收藏有宾老真迹数幅,均系黄夫人宋若婴女士亲赠。工作之暇,磨墨理纸,面对宾翁遗墨与一本新出版的黄宾虹画册,反复临摹,画艺渐进,有几幅颇得大师神韵,观者均为之叫好。其时我馆有大批黄宾虹家属捐献的黄老作品待装裱,特雇请了一位C师傅来馆加工,前后约有四、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