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不能随其进城,留在家乡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规模巨大,而且分布广泛,受到媒体的重点关注。本文选取《大河报》和《华西都市报》两家具有影响力的纸媒为分析样本,对其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整整一年时间刊载的留守儿童的报道进行研读,以此探究“留守儿童”的媒体呈现。绪论部分对以往“留守儿童”报道现象和研究情况做了梳理,提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对两份报纸的留守儿童报道现状进行分析。从报道主题分析、报道“留守儿童”形象的性质分析、报道形式分析、报道对象方面对《华西都市报》和《大河报》进行了量化整理和归纳分析。第二章总结出留守儿童的大体形象:身材矮小瘦弱,皮肤和服饰都是沾满灰尘,脏兮兮的,孤陋寡闻、腼腆、内向、不爱说话、自卑等。有的孩子还会对媒体的采访表现出反感。最后,总结媒体报道留守儿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与事迹形象偏差的后果,给留守儿童这类弱势群体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