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胜坨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中亚段至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丰富的砂砾岩扇体。在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芯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方法,对胜坨地区沙三中亚段至沙四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分布特征、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胜坨北带古地貌具有沟梁相间的特点,自西向东共发育了4条古冲沟,其上发育的砂砾岩体与古地貌具有沟扇对应的特征,在4条沟延伸方向共发育4个较大型的扇,分别是坨西扇、坨104-坨126扇、坨75-坨125扇和坨105-坨121扇。利用胜坨地区三维地震数据体,结合地质解释及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分析得出,研究区沙三、沙四段共识别出9个地震反射界面,8期砂砾岩体。Q1至Q7期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Q8期发育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根据这两种沉积相类型结合砂体展布特征总结出该地区主要发育两种沉积模式:坨94断层上升盘窄陡型二台阶砂砾岩体模式和胜北断层上升盘宽缓型二台阶砂砾岩体模式。纵向上窄陡型二台阶之上发育的砂砾岩体,延伸范围较小,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较差;宽缓型二台阶之上发育的砂砾岩体,延伸范围较远,成分成熟度较高,储层物性较好。平面上坨西扇、坨75-坨125扇、坨104-坨126扇和105-坨121扇自西向东有效储层含量逐渐升高;垂向上,发育近岸水下扇相的Q1至Q7期有效储层百分含量依次升高。横向上控制扇体之间储层差异的因素是岩石成分、沉积相展布和胶结程度,纵向上影响期次之间有效储层发育的因素是压实程度和胶结程度。通过对有效储层主控因素讨论得出,沉积相为控制该地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成岩阶段为影响储层发育的次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