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肿瘤细胞IGF-1R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一组细胞恶性增长、增殖失控的不同疾病的统称。目前癌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但疗效有限。1950年至2005年美国的癌症死亡率仅下降5%,癌症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提高也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不甚清楚,无法从根本上治疗癌症。引起癌症的原因中90%-95%是环境因素,5%-10%跟遗传有关。常见的引起癌症的环境因素包括烟草(25-30%)、饮食和肥胖(30-35%)、感染(15-20%)、辐射(10%)、压力、缺乏体力活动和环境污染等。目前认为生长调控基因的改变导致了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肿瘤细胞。包括:促进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的基因-癌基因,抑制细胞分裂和存活的基因-抑癌基因。通过形成新的癌基因,不正常的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或抑癌基因表达的抑制可导致恶变发生。通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需要许多基因的改变,基因改变可以发生在不同层次。较常见的是突变:包括大规模的突变,涉及部分染色体的缺失或增益;小规模的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可能发生在一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影响其表达,或可能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序列,并改变其蛋白产物的功能或稳定。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远不止上述原因,国际权威杂志《Cell》撰文总结了肿瘤细胞的新十大特征,即: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回避凋亡;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持续的血管生成;组织浸润和转移;避免免疫摧毁;促进肿瘤的炎症;细胞能量异常;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正因为癌症是一类疾病,将永远不可能像感染性疾病一样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治愈。血管生成抑制剂一度被认为有潜力的“良方”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但在临床实践中,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癌症研究以个体生物学为基础,开发适合不同个体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治疗。癌症研究是一个了解疾病的进程并发现疗法的过程。有关癌症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上:引起或促进细胞恶变过程中的遗传物质变化的事物(如病毒)和事件(如突变);基因损伤的机制,以及受其影响的下游基因;基因变化对细胞生物学的影响,包括肿瘤细胞的生成及导致癌症进一步恶化的更多基因改变。通过对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认识的提高,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会不断涌现出来。靶向治疗采用单抗、小分子物质阻断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特有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肿瘤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type1,IGF-1R)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多种机制涉及了肿瘤的发生、有丝分裂、转移、血管发生和抗凋亡等,并涉及了肿瘤化疗的耐药、放疗以及针对HER-2和EGFR的靶向治疗等方面。IGF-1R在许多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抑制IGF-1R的表达不仅可以终止细胞的转化,还可以逆转细胞的恶变。目前针对IGF-1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GF-1R及其下游,如IGF-1R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IGF-1R的单克隆抗体不仅可以阻断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还可以下调受体。受体的下调作用比阻断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在治疗中的意义更重大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针对IGF-1R的抗体主要包括IMC-A12, MK0646,AMG-479,AVE-1642以及CP-751871等,体内和体外实验均显示出广泛的抗肿瘤效果。2009年ASCO会议报道的CP-751871与紫杉醇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晚期转移性NSCLC的Ⅱ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提示该药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前景。IGF-1R单克隆抗体CP-751871的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证实其对局部晚期和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GF-1R单克隆抗体可能会对NSCLC特别是肺鳞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选择,现有的几种靶向药物对肺鳞癌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然而,在随后的CP-751871治疗NSCLC的Ⅲ期临床试验发现,接受该药物治疗的NSCLC患者并不比只接受标准疗法的患者活得更长,因此该药的临床试验被迫终止。这使得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IGF-1R靶点的作用机制以及新的治疗靶点与方法。本课题将深入研究IGF-1R信号通路调控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明确IGF-1R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调控该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及其作用机制。另外,本课题还将研究IGF-1R抑制剂包括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改善抑制剂疗效的药物与方法。从而为靶向IGF-1R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预测肿瘤靶向治疗反应提供分子标记物,改善肿瘤靶向IGF-1R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部分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的选择性募集调控IGF-1R信号转导及受体转运[研究目的](1)明确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s)在IGF-1R信号通路中的作用。(2)探讨不同GRK介导不同IGF-1R下游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质粒转染及RNA干扰技术分析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2)免疫共沉淀检测蛋白相互结合情况。(3) SDS-PAGE及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蛋白表达。(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直观观察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在活细胞实时检测beta-arrestins同IGF-1R的结合情况。(6)实时荧光定量PCR (q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筛选:GRKs对IGF-1激活ER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GRK2抑制IGF-1诱导的ERK活化,而GRK6可延长ERK的活化。(2)验证:GRK2与GRK6影响IGF-IR表达。GRK2可使IGF-1R免于降解,而GRK6则加快IGF-1R的降解。(3)功能验证:IGF-1R是GRKs作用的底物。过表达GRK2后,HEK293T和BE细胞的IGF-1R丝氨酸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在过表达GRK6的HEK293T中,IGF-1R丝氨酸磷酸化在配体作用下也有升高,而在BE细胞中,无论是否受配体IGF-1的刺激,GRK6的过表达都明显增加IGF-1R的丝氨酸磷酸化。(4) β-arrestinl募集至IGF-1R受GRK调控。过表达GRK2可使β-arrestinl同IGF-1R的结合明显增多,但解离快;但是,过表达GRK6可引起p-arrestin1/IGF-1R显著而持续的结合。siRNA干扰GRK2后可显著减少IGF-1R的泛素化,GRK2的过表达却可明显增加受体的泛素化;同样,抑制GRK6也可减少受体泛素化,GRK6的高表达可增加受体基础泛素化水平。(5)确定GRK介导的磷酸化丝氨酸残基位点。IGF-1R C端1248位丝氨酸(S1248)的磷酸化同GRK2过表达类似,都可使IGF-1R/β-arrestin1短暂结合,促使Class A受体反应,而IGF-1R C端1291位丝氨酸(S1291)的磷酸化同GRK6过表达相似,可使IGF-1R/β-arrestin1稳定结合,即ClassB受体反应。(6)丝氨酸突变对受体降解的作用。S1248突变引起的IGF-1R降解同GRK2表达量的变化类似:S1248D(IGF-1R C端1248位丝氨酸突变为天门冬氨酸)同GRK2过表达,S1248A(IGF-1R C端1248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同GRK2低表达。同样,S1291的突变模拟了GRK6的变化:S1291A等同于GRK6表达抑制,S1291D等同于GRK6过表达。[结论]GRKs可作用于IGF-1R的C端的丝氨酸残基,不同的GRK催化不同位点的丝氨酸磷酸化。GRK2的作用位点是IGF-1R C端的1248位的丝氨酸;GRK6的作用位点是IGF-1R C端的1291位的丝氨酸。不同位点丝氨酸的磷酸化可导致β-arrestin1不同的结合类型,激活的下游信号通路也不尽相同:1248位丝氨酸的磷酸化可使β-arrestin1短暂结合,导致ERK的短暂活化,可使受体循环利用;而1291位丝氨酸的磷酸化可使ERK持续活化,导致受体的降解。上述GRKs在IGF-1R中的作用,同其在GPCR中的作用类似,从而使我们重新认识IGF-1R,其不仅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同时可像GPCR一样被GRK激活丝氨酸磷酸化,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第二部分IGF-1R抑制剂下调受体的分子机制研究第一节IGF-1R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研究目的](1)探讨IGF-1R单克隆抗体CP-751871是否引起受体下调,及明确其作用途径。(2)探讨CP-751871引起受体泛素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质粒转染及RNA干扰技术分析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2)免疫共沉淀检测蛋白相互结合情况。(3) SDS-PAGE及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蛋白表达。(4)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在活细胞实时检测IGF-1R泛素化的情况。[结果](1)IGF-1可激活IGF-1R下游信号及受体泛素化。IGF-1可激活IGF-1R下游的信号通路,50ng/ml IGF-1刺激5mMin后可使ES1, RDES, LAP35与SKNMC细胞的IGF-1R,Akt及ERK蛋白磷酸化,而在受体阴性的SKBR3细胞未见上述蛋白的磷酸化。在ES1, RDES, LAP35及SKNMC细胞中,IGF-1R均有不同程度的泛素化,而在受体阴性的SKBR3细胞未检测到泛素化。(2)CP-751871与IGF-1激活的信号通路的比较。CP-751871同IGF-1激活的IGF-1R的下游信号通路存在很大差异:在ES1,RDES, LAP35与SKNMC细胞中IGF-1均可激活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以及下游两条重要信号通路蛋白Akt与ERK的磷酸化,而CP-751871仅能在ES1细胞中使ERK磷酸化。(3)CP-751871可使IGF-1R泛素化及降解。CP-751871比IGF-1对IGF-1R的降解作用更有效;IGF-1R可被IGF-1和CP-751871泛素化,但是,CP-751871作用更强;在泛素化的细胞中可见β-arrestin1同IGF-1R不同程度的结合。(4)48位赖氨酸连接的泛素化在CP-751871介导的IGF-1R泛素化中发挥重要作用。ES1,LAP35与SKNMC细胞中,IGF-1可诱发48和63赖氨酸连接的受体泛素化,最大值在5到10mins。然而,CP-751871在LAP35细胞中,仅能引发48位赖氨酸连接的受体多泛素化。虽然其在ES1和SKNMC细胞中,可诱发48和63位赖氨酸连接的受体多泛素化,但是63位赖氨酸连接的受体多泛素化较弱且消失较快。我们应用BRET1检测了IGF-1与CP-751871处理后β-arrestin1/IGF-1R结合情况。如图5所示,ES1细胞中IGF-1刺激后可见β-arrestin1的结合,这同我们观察到的其泛素化程度较SKNMC与LAP35细胞较高相一致;而CP-751871处理的细胞中,LAP35细胞的β-arrestinl结合较多,这也同泛素化检测结果相吻合。[结论](1)IGF-1R的单抗CP-751871通过诱导其泛素化下调受体。(2)CP-751871介导的IGF-1R泛素化的主要类型是48位赖氨酸连接的泛素化。(3) β-arrestin1参与了CP-751871引起的受体下调及泛素化。第二节sunitinib泛素化下调IGF-1R的作用研究[研究目的]探索sunitinib在IGF-1R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效应,重点是在受体磷酸化和泛素化两方面。[研究方法](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2) SDS-PAGE及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蛋白表达。(3)MTT法分析细胞增殖与药物毒性。[结果](1)IGF-1激活IGF-1R信号通路,可引起明显的IGF-1R、Akt和ERK的磷酸化;然而,IGF-1R、Akt和ERK的磷酸化受到sunitinib显著的抑制。(2) sunitinib可以显著下调IGF-1R的表达,引起受体泛素化。HEK293细胞系无血清培养24h后应用100ng/ml IGF-1或者10nM sunitinib处理10min,与对照组(只有无血清培养,无其他相关试剂处理)相比,IGF-1和sunitinib可以显著引起受体泛素化,提示IGF-1和sunitinib通过泛素依赖蛋白酶体通路增加受体降解,从而下调受体表达。(3)在sunitinib刺激下,MDM2可以结合IGF-1R。分别应用HA-MDM2高表达MDM2(+MDM2)和siRNA沉默MDM2(-MDM2),无血清培养HEK293细胞24h后应用10nM sunitinib处理10min。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DM2细胞系IGF-1R受体泛素化程度增加,而在MDM2缺失表达细胞系中并未发现受体泛素化现象。这些结果显示sunitinib可引起IGF-1R泛素化,该泛素化依赖MDM2。[结论]sunitinib可阻断IGF-1R信号转导并且介导其降解,而降解依赖于MDM2介导的泛素化作用。第三部分p53-MDM2信号通路同IGF-1R信号通路的关系研究[研究目的](1)明确p53野生/突变型对IGF-1R单克隆抗体CP-751871敏感性的影响。(2)明确p53野生/突变型在nutlin-3a增敏紫杉醇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2) SDS-PAGE及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蛋白表达。(3) AlamarBlue及MTT法分析细胞增殖与药物毒性。[结果](1)我们应用AlamarBlue检测了p53基因型不同的ES1, RDES, LAP35与SKNMC细胞系对CP-751871的敏感性。发现野生型p53的LAP35细胞对CP-751871最敏感,而p53缺失的SKNMC细胞最耐受。而且我们应用MDM的拮抗剂Nutlin-3a处理细胞后发现,仅在LAP35细胞中Nutlin-3a同CP-751871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CP-751871的疗效约20%。(2) Nutlin-3a可保护野生型p53细胞免受紫杉醇的细胞毒作用,但却对p53缺失的H1299细胞无作用。细胞增殖实验也表明,Nutlin-3a可减低野生型p53细胞对紫杉醇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但却对p53缺失的H1299细胞无影响。[结论](1)表达野生型p53的细胞对IGF-1R单克隆抗体CP-751871更敏感。(2) Nutlin-3a介导的紫杉醇的细胞毒作用,依赖于p53的状态。对于野生型的p53细胞,Nutlin-3a降低了分裂期细胞毒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在选择化疗辅助药物时应足够谨慎,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
其他文献
<正> ZL104合金属于Al—Si—Mg—Mn系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及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用于各类轻型发动机机体、传动箱、泵体等部件。ZL104合金的热处理通常采用T6规范
<正> 1 调肺运脾可强身之气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的呼吸和脾的运化功能,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之气,是组成气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决气篇》云:“上焦,宣五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为普通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公文处理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从而产生的电子文件越来越多,管理这些电子文件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而
背景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缺血恢复血流灌注后,由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所致的心肌梗死后死亡率仍然高达10%。动物实验亦发现,心肌缺血时高达50%
根据非饱和土水气两相渗流理论,用Galerkin法建立了用以计算非饱和土水气两相渗流流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编制了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并介绍了该计算模型在可挥发污染物抽气暴气组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下称中浆)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各有所长。为进一步探索缩短病程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我院1995~1998年间在临床中对
分析了自动增益控制(AGC)的基本原理,介绍一种采用 ADI 公司的可变增益放大器(VGA) 结合 ISA 总线实现的高动态宽带 AGC 电路,并对其基本设计思想、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作了较
气道上皮作为沟通机体内外环境的第一道屏障,除发挥物理性防御作用,更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在气道局部微环境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认识到,气道上皮的结构完
高IgM综合征(HIGM)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男性多见,多为X染色体连锁遗传,个别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后天获得性HIGM也有报道。异基网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HIGM最为有效
国内外频繁发生的铁道车辆碰撞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们带来了沉重和惨痛的教训,如何减小列车碰撞事故发生率、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最终实现人员财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