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过程钢水中夹杂物的运动及析出行为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outh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是洁净钢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夹杂物的运动及析出行为直接影响着钢中夹杂物的种类和分布,最终影响钢材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吊桶取样、圆饼取样等方式分析钢水中的夹杂物水平,但不同的取样器中夹杂物的运动和析出条件不同,使取样检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对析出条件敏感的MnS等夹杂物更为显著,导致取样无法准确地反映钢液真实的洁净度水平。因此,研究不同取样方式对夹杂物的运动及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从而反推钢中的夹杂物形貌与分布,是对钢水取样过程标准化的初步探索,同时也是指导洁净钢生产向着更高标准前进的重要尝试。首先以热力学软件Factsage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分析了MnS和Al2O3的析出条件;通过设计实验室高温管式炉实验,得出了冷却过程MnS当量直径与冷却条件的内在联系,构建和验证了MnS尺寸大小与冷却速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验探究了MnS包裹Al2O3形成复合夹杂物的影响因素,并得到了A1含量和S含量及不同冷却速率对MnS包裹Al2O3复合夹杂物包裹率的影响规律。基于理论分析和高温实验的结果,并结合流体力学理论和夹杂物碰撞理论建立不同取样器内夹杂物运动及析出行为模型,预测不同取样方式对夹杂物的分布及尺寸的影响。最后结合工业取样试验的结果,进一步揭示取样过程钢水中夹杂物的运动及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热力学计算结果,Mn、S含量的变化会引起MnS析出温度的改变。Al2O3在钢液中呈固态,随着钢液温度的降低,MnS夹杂物在凝固末端开始析出,利于形成外柔内刚的MnS包裹Al2O3复合夹杂物,改善钢材性能。2)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MnS的尺寸逐渐降低,分布更加紧密。当Al2O3夹杂物的尺寸小于4.2μm,Al2O3可以作为MnS析出的异质形核核心进而生成复合夹杂物。3)S含量直接影响MnS的析出量,当S含量达到0.02%时,钢样中所有氧化物会被MnS夹杂物全包裹。4)钢液流入取样器的方式决定取样器内的流动状况以及温度场的分布。取样器容积越小填充越快,速度场流动越剧烈,温度场的均匀也更迅速。由于碰撞长大等运动行为,造成夹杂物在取样器项部的浓度高于底部的浓度。45μm的夹杂物浓度减小百分比分别为0.78%和0.65%,夹杂物粒径越小,因碰撞长大减小的百分比越大;150μm、240μm、380μm的夹杂物浓度增大的百分比分别为1.92%、1.10%、0.99%。5)设计的4组不同尺寸吊桶样在冷却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分别为:1.02K/s,8.15K/s,26.13K/s和41.15K/s。4组不同尺寸吊桶样中的氧硫复合夹杂物的包裹率依次为:48.18%、16.28%、4.65%和0%。由上至下观察吊桶样中夹杂物的尺寸分布发现,与中部和下部夹杂物相比,上部夹杂物的尺寸更加分散,且大尺寸夹杂物的数量更多,其平均尺寸也更大。实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地揭示出取样过程钢中夹杂物的运动及析出规律,能够为取样过程标准化提供有效的基础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劳资纠纷日趋复杂,文章从制度、管理等方面认真分析了产生劳资纠纷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的对策。
目前国内钢厂生产含硫类合金结构钢的冶炼工艺还不是很成熟,生产出的实物质量与国外钢材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生产的含硫合金结构钢中,国内的产品中硫化物的尺寸比
镁铬质耐火材料是造纸厂碱回收炉炉衬常用的传统材料,但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六价铬的化合物对人和环境都有害,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实现碱回收炉炉衬砖的无铬化、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吸入性损伤疗程20 ̄35d,全部并发肺部感染,治愈14例,死亡2例,死亡
企业作为化解劳资矛盾的主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劳资争议的态势,增强社会责任感,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是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本文针对企业内部培训师特点,立足"使命"的管理理念,探索企业内部培训师甄选和开发的定位和模式。
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看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进而提出如何预防劳动争议。
目的 :了解不同患者 (病种、年龄、性别 )对疾病终末病情的知情要求 ,提出临终护理的必要性。方法 :以混合问卷访问的方式总结不同年龄及性别的病人对知情权要求。结果 :12 0
<正>近年来劳动争议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法院目前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每年以约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的基础保障。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首先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