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论”的批判与文明的多元发展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政治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后来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发表后,曾引发过激烈持久的争论和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赞之者认为亨廷顿的理论独树一帜,体大精微;贬之者认为他夸大其辞、危言耸听。然而“911事件”之后,讨伐者大有销声匿迹之态,似乎“911事件”的发生已经验证了亨氏反复阐述的文明冲突时代的到来。本文将从“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在论文的第二章着重分析评判他书中大篇幅阐释的伊斯兰与西方、中国和美国的“文明冲突”以及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联合针对西方的观点。第三章和第四章进而重新反思西方文明,重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重建可借鉴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最后寄希望在平等合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世界文明能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和和平的未来。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常儒、释、道三家并提,所谓“三教九流”,儒、释、道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在现代中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
埃利希·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早期著名代表人物,他涉猎甚广,是一位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并且还是位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精神病医生。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社会的
“闲先圣之道”是孟子的主要志业所在,也是儒学诠释的一贯模型。孟子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东亚文明之影响至深且巨,揭橥其丰富的诠释蕴含之于文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西
主体性的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自古希腊以来追问人性,寻找自我,定位人生,一直都是西方哲学面对的基本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对人的重视程度的加深,更掀起了对主体性
交往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对交往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而如何在生存论的视域中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交往是本文所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