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以酸枣仁:茯苓:丹参=1:1:1研末贴敷涌泉穴、三阴交、膻中对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抽取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符合西医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伴有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表现;符合中医中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会出现不寐等临床表现;年龄超过40周岁;脑卒中在发病以前并未出现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失眠、焦虑、抑郁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超过7分者。用SPSS 19.0软件编程随机分为进行穴位敷贴的治疗组和口服艾司唑仑的对照组各40例。研究前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依据失眠临床指标观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得出病情,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两组均予以中风患者护理常规,治疗组在给予艾司唑仑的基础上予涌泉穴、三阴交、膻中穴位贴敷(以酸枣仁:茯苓:丹参=1:1:1研末为主);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两组分别治疗3周,于干预结束后一个月内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两组患者以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及中医症候学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整理得出数据。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在性别、年龄、病程、失眠病情等指标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SQI量表评分比较临床试验前,两组患者PSQI量表各项指标评分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试验前后PSQI量表评分进行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试验前后PSQI量表评分进行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后,对两组患者临床试验前后PSQI评分差值进行组间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催眠药物、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S量表评分比较临床试验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试验后与试验前相比,SAS评分具有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试验后与试验前相比,SAS评分具有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后,对两组患者临床试验前后SAS评分差值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比较临床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改善失眠的疗效评定。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比较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发现两组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穴位贴敷疗法对改善失眠具有一定的效果;2.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减少患者催眠药物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