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中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中日两国源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在语言、风俗、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因大陆文化和岛国文化的不同,又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中日同形词也是中日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例证。中日同形词一方面给两国人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更全面地、更深层次地认识中日同形词的异同是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一个课题。为此,笔者从语法、语意和含蓄的意义特征三个方面概述了中日同形词语意特征的不同,对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与汉字字义多义性的关系,中日两国人民对同形词的不同理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笔者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日同形词——的形成及在中日两种语言中的异同作了概述;接着介绍了迄今为止关于中日同形词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研究目的;然后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从语法特征、语意特征和含蓄特征三个方面概述了同形词的意义特征,从同形词词义差异与汉字多义性的关系、汉字的日本受容史及和制汉语、中日两国人民对汉字的不同理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同形词的意义特征] 即同形词的语法特征、语意特征和含蓄特征。词的意义特征是日本语言学家服部四郎提出的对词义的分析方法。词义可以通过意义素来分析,意义素可以通过更小的意义单位从语法特征(词类、词语搭配等)、语意特征(语义、语篇中的意义等)、含蓄特征(文体、褒贬色彩、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原则上借用了这一分析方法,以期从共时性的角度较为全面地对同形词的特征有个总体的认识。语法特征主要表现在词类、自他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和宾语的不同。语意特征主要分析了同形词本来意义的不同,简要分析了根据词义范围所作的传统分类。含蓄特征包括文体、褒贬义和文化意义的不同。 [同形词词义差异和汉字的多义性] 同形词词义差异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汉字的多义性可以看作是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