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分配与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是收入差距的全方位扩大。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失衡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过的一大挑战,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与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几乎并行的是,我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近年来在不断向资本倾斜,体现了目前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利益分配失衡。初次分配的平等程度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收入状况与福利水平,对总体不平等具有支配性作用,这为从初次分配视角研究居民收入不平等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改革正处在结构调整、金融深化的阶段,伴随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金融发展势必会影响收入分配状况。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初次分配和金融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两者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要素市场的直接影响和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影响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并从要素禀赋角度和微观个体收入来源角度构建了初次分配与个体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模型。其次,对我国收入分配和金融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和分析,并对省际基尼系数和劳动收入份额这两个核心变量进行重新测算。之后,在实证部分主要选取了我国1995-2013年27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同时引入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人力资本、城市化率等控制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初次分配和金融发展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同时,为了深入研究模型的非线性关系及避免人为划分金融水平的偏误,又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是否有结构性变化及功能性收入分配对个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及程度。另外,还评估了收入分配领域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三个相关政策效果。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有助于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而现阶段金融发展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第二,初次分配与金融发展的交互作用显著,二者共同对基尼系数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到高,劳动收入占比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能力由强转弱。第三,门槛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门槛效应显著,并且国民初次分配格局失衡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第四,三个政策的确发挥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但并未在初次分配领域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本文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几点政策建议,如发展普惠金融、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
其他文献
开征房地产税是一个近几年引起热烈争论的话题。一方面,在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下,我国的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来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明显增多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