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IL-2、IL-4的影响

来源 :甘肃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x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IL-2、IL-4,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对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4升高及IL-2降低是否相关。  方法:  将120例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按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分别纳入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3组,每组40例,将每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对应证型的中药汤剂(每日2次,每次300ml),对照组服用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评分),随访并记录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出现原因并及时处理,随访并统计复发率及复发诱因,最后评价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及复发率;并采用ELSI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L-4的水平。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三种证型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年龄、性别、发病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临床研究有可比性。  3.2 临床疗效评价  三种证型患者治疗后,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PASI(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显著改善,其中组内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3 IL-2、IL-4的水平及调控  三种证型经治疗,每种证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中IL-2的水平分别下降,IL-4水平分别升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调控作用优于对照组。  3.4 安全性评价  三种证型治疗后,经对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4.1 中药辨证论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出现较少,复发率低,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患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减小皮损面积。  4.2 证论治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具有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中药溃疡Ⅲ号治疗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了解中药溃疡Ⅲ号在对BE的逆转、控制异型增生方面的
几何形态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是家具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几何家具的造型简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本文通过研究圈椅造型的历史演变、分析新中式圈椅的造型和用材特
雕塑是视觉艺术中的三维属性,在艺术呈现方式相比较其他的艺术种类而言更具优势.发展至今,随着历史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历史艺术的发展经过了一次次的颠覆与洗礼后,形成了独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左室周边缩短率(mVcf)、A峰/E峰(A/E))及CGRP,EDLF的关系。 方法:将95例CHF患者分为心气
文章以成都清朝末期四大园林中的宫保府、李府和可园为例,利用历史资料、前人研究等,通过其历史背景、空间布局以及植物造景三个方面,对成都清末时期园林的空间造景进行分析.
目的:  对口服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了解中医药治疗UC的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同时系统整理近20年口服中药治疗UC的
南京民国时期的这一极具特色的文化,是南京乃至江苏历史文化长卷中的点睛之笔.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展陈方式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其文创产品的品牌化战略,激发设计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设计思维与方法层面问题相对较多.本文运用设计事理学理论,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进行了方法
茶叶生根于中国,发展于中国,几千年灿烂茶文化贯穿古今.国内出现一批新兴茶叶品牌,近几年迅猛发展并崛起.这无疑给本土“老字号”茶叶品牌带来巨大的发展压力.在当代,如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