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新时期中国艺术批评的民族话语论争 ——以音乐批评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话语论争”是后新时期中国艺术批评场域里的一个重要论题。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政治历史舞台发生了剧烈震荡,社会文化思潮巨变,“冷战式的二元对立”被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交互整合”所取代。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全面席卷下,中国当代文化对“现代性”一以贯之的追求,也面临被国际性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所替代的危机。国门的再次打开使得西方各派理论学说奔涌而入,中西方文化在相互碰撞和相互交融中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张力空间,文化的选择不容回避。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艺术理论界围绕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中西文化论战,并且形成了“复古倾向”、“全盘西化”和“中西融合”三个派别。虽然这三股力量分别代表着不同批评家阵营对于中国艺术发展的立论视角和价值观念,甚至它们彼此之间充满了激烈的抗争性。但是,就是在这种相互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之中,形成了后新时期中国艺术批评思想相互依存又内在统一的复杂关系。本论文的论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及现状等,进行简要的论述与分析,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第二,论述后新时期“民族话语论争”的艺术批评语境,内容涉及市场经济与人文艺术理想的放逐,后殖民批评语境与民族形象论题、全球化导致民族意识的觉醒、多元的“话语”时代四个方面;第三,分别从“复古倾向”、“全盘西化”和“中西融合”三个派别的价值立场出发,对“民族话语论争”问题展开论述,主要涉及国乐:主体身份的焦虑、现代化与“向西方乞灵”的延续、“新传统”:中西融合的中间道路三个方面的内容;第四,对全文的研究论述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阐述后新时期“民族话语论争”的意义与启示,分别从艺术学理论话语建构到民族国家话语体系建构,和从艺术自觉到文化自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对“民族话语论争”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前,土壤侵蚀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制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我国吉林省水土流失突出,跑土、跑肥数量惊人,阻碍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传统的、定性的土壤侵蚀评价方法已不能实现快速、定量、精确调查的目标。因此,运用3S手段,寻求合适的土壤侵蚀模型,定量评价分析当地的水土流失状况及空间变化规律,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已成为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利用CMORPH降雨数据、土壤数据、L
学位
《反垄断法》的实施包括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遭受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垄断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公共实施领域,各级竞争法执法机构的执法活动非常活跃。但在私人实施领域,无论是从提起诉讼的积极性还是诉讼的结果来看,私人实施的效果远不及公共实施。为了研究在此类诉讼中原告胜诉率低、举证困难的原因,以反垄断法专章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一垄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立法梳理以及判决书的分析,归纳此类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
传统制造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制造”也成为了全球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逐渐消失、服务化水平较低和高质量国民品牌缺乏等问题。并且,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制造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顺应当前经济市场环境的发展突破自身困境,是当前制造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我国制造
学位
学位
学位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探讨了“三农”发展问题,明确指出农业是其他所有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及保障,我国要向农业科技强国、农业技术创新大国的方向发展。那么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涉农上市公司,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整个“三农”的兴衰,因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和市场经济的进步都会受到涉农上市公司的发展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涉农上市公司发展方向凸显了农业企业的发展特点,他们
研究目的:下肢形态异常问题是运动康复领域最为严重的身体姿态问题之一,备受关注。本文通过研究下肢形态异常小学生的步态特征,探索异常步态对小学生下肢形态改变以及损伤发生的影响机制,为下肢形态异常或损伤的康复、矫正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利用Body Style(Model.S-8.0)身体形态测试系统从262名四、五年级小学生中筛选出存在下肢形态异常(下肢不等长,足内、外翻,膝内、外翻)
在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生活着被誉为“人类文明活化石”的瑶族,该族群中最独特的猴鼓舞艺术,形象展示了其精神文化内涵。公共照明设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人类现代生活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对环境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深入了解瑶族猴鼓舞艺术风格特点及现代公共照明等问题的基础上,将猴鼓舞艺术中的艺术元素进行提取、变形、重组等思考与设计,并按照公共照明设计原则将创新后的艺术元素应用到公共照明系统设计中,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