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泰勒规则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基于VAR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住房价格波动与我国货币政策的关系,分别探讨了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利率,与数量型工具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差异,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我们首先使用HP滤波法找到我国1988-2011年的潜在真实产出水平,并通过计算得到真实产出缺口,并给出政策分析。基于泰勒规则建立3个单方程模型,来分析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通过逐步回归法,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泰勒规则方程。结果显示,计算所得利率的泰勒规则值与真实值拟合较好,短期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缺口的反应系数为2.27,对真实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为-3.26,平滑利率权重为0.95。回归系数反映出我国央行制定的利率水平,能够很好地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对真实产出缺口的政策反应不佳,负系数会加剧经济波动的幅度,泰勒规则在我国目前并非是最优的货币政策。此外,住房价格在泰勒方程中不显著,说明我国央行并没有将住房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考虑范围之内。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方法,我们分别在不考虑和考虑住房价格波动的条件下建立VAR模型。两个模型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并通过平稳性检验。利用广义脉冲法,对短期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国内生产总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住房价格波动进行了脉冲相应分析。结果显示,住房价格波动并没有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影响,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并不明显,所以中央银行没有将住房价格列为货币政策目标是合理的。但在短期内,利率和广义货币供应的变化都会造成住房价格的波动,这也说明了货币政策确实会对住房市场造成影响,国家通过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住房价格有一定效果。最后文章讨论了目前我国采用以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节为辅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对未来建立和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实现利率市场化给出了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