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对房颤心房肌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心率失常最为常见的类型,在最近20年里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房颤通常与结构性心脏病和其他共同发生的慢性疾病伴随出现,其发生和维持的机制是多因素的,这就给临床管理带来了许多的困难。房颤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反复入院,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以及血栓栓塞等事件的增加,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心房颤动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而现有的治疗手段疗效仍不尽人意,这就有必要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或者提高目前治疗手段成功率的辅助治疗。本研究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对大鼠原代心房肌细胞构建的房颤细胞模型进行干预,探究体外冲击波在房颤治疗中的可行性,为房颤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体心耳标本检测。首先确定后续检测的指标在人类中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纳入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心脏手术的56例患者(15例窦性心律和41例心房颤动)。所有房颤患者经由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并记录以下临床参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BNP,EF值,术后早期房颤。术中收集患者左心耳,使用Westren blot技术检测AMPK/PGC-1a通路中AMPK、PGC-1a、NRF1、TFAM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FAM组织表达水平、检测ATP含量,使用电镜比较线粒体变化。第二部分为构建房颤细胞模型,使用冲击波进行干预后检测相关指标。选用出生24小时内的SD大鼠,提取心房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天后使用电刺激仪对细胞进行刺激构建细胞房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使用体外冲击波对细胞进行干预,检测细胞AMPK/PGC-1a通路表达情况、ATP含量等指标,明确体外冲击波对房颤心房肌细胞的影响。结果:WB结果显示,与窦性心率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内的AMPK、PGC-1a、NRF1、TFAM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左心耳TFAM水平较窦性患者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FAM为术后早期房颤的影响因素(P<0.05),低水平TFAM会增加术后新发房颤的风险。房颤患者心房肌组织的ATP含量较窦性组明显降低(P<0.05)。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出现变化,呈现皱缩状,数量减少。成功构建了活性较高的房颤细胞模型,使用体外冲击波干预后,细胞的线粒体呼吸作用增强,ATP含量较冲击波干预前增加(P<0.05),AMPK/PGC-1a信号通路表达增加。结论:通过对临床患者标本的检测,证实了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内表达的AMPK、PGC-1a、NRF1、TFAM含量较窦性心律组明显下降,证实了该通路在人类组织与细胞模型间具有可比性。房颤患者的心房肌能量代谢情况及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受损。体外冲击波可通过激活AMPK/PGC-1a信号通路改善房颤细胞的能量代谢状态,增加细胞内ATP含量,提高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为房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检测了180例结直肠腺癌中的Tenascin-C、Slug、E-cadherin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初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Tenascin-C、Slug、E-cadhe
背景与目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类。单纯器质性病变少见,常见的为继发于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约占50%[1]。其中三
随着近年来能源紧缺、石油价格上涨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绿色船舶设计作为一股新风逐渐引起行业内相关人员的重视。长久以来,船舶航运业一直是消耗能源的重要行业,同时也导致
背景:在面对各种心血管刺激时,心脏会发生一种适应性代偿性反应——心肌肥厚,以维持早期的心排血量。然而,如果心脏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导致病理性心肌肥大,并可能发展为
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决定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是疾病的复发及转移。肝转移作为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RNA(miRNA)在肺癌增殖、上皮-间质转化和治疗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各种癌症潜在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APC2在多种癌症中起抑癌作用,miR-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每年因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而高血压是导致这种
目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切除手术及肝移植术中常见的损伤,也是导致患者术后肝脏功能恢复缓慢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此外,其诱发的免疫反应常引起远隔器官的损伤,从
氧化亚铜(Cu2O)作为一种本征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空穴迁移率高、光学吸收系数高、制备工艺简单和储备丰富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光电二极管和薄膜晶体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良好。然而,目前报道的Cu2O薄膜通常具有迁移率低、电阻率大,混有CuO相,n型Cu2O薄膜难制备等问题,制约了 Cu2O薄膜基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因此,研究Cu2O薄膜的性质调控,制备出光电性能良好的纯相n型Cu2O薄膜,对于开发高性能
目的:结缔组织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皮肤、关节、肌肉及心肺等多器官损害。肺脏是结缔组织病最常累及的脏器,间质性肺疾病是其最常见表现形式。抗Ro52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