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态度的定义和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从研究目标和实际出发选取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且被普遍认可的两类态度:礼貌和友好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进一步考察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态度表达上的差异,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对态度表达的影响,找出规律,为二语学习者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渠道,使他们能够说出地道的第二语言。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设计文本,录制语音,进而建立本文的语料库。在基于语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raat软件对语料进行切分、标注,提取基频、时长等声学数据。2.组织感知实验。主要是针对中韩两国的录音文件进行听辨,考察两国人在态度表达时在礼貌度、友好度以及流利度上的差异性。同时考察句型和句子长度对态度感知的影响。3.韵律特征分析。在提取出相关的声学数据后,运用SPSS进行统计学意义的考察。之后具体对比分析中韩两国发音人在态度语音声学特征上的差异,比如基频(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基频范围)、音节时长和句时长等声学信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态度语音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二语者的研究,实现了对汉语普通话态度本体和二语使用者的研究。其次,本文采用感知实验和声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较详细具体地对比分析了中韩发音人的声学特征差异,以及礼貌和友好两种态度之间的差异性。本文的研究结果是:1.在礼貌类语音中,中韩两国人在基频、音节时长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人的基频值明显高于韩国人,基频起伏较大、起点较高,基频范围也比较宽;中国发音人的音节时长小于韩国发音人,中国人表达汉语时的语速整体要快于韩国人;其次在流利度方面,中国人的表达都很流利,但韩国人在表达的流畅性上逊色于中国人;中国人重音基频在礼貌和中性语音中都大于韩国人;在声调方面,中韩阴平和去声的调型保持较好,在阳平和上声调型上差异较大。2.在友好类语音中,中韩两国人的声学特征差异也很明显。中国人的基频最大值、最小值、音节时长均不同于韩国人。中国人的基频走势高于韩国人,基频起点较高、范围也比较广;中国人的音节时长小于韩国人,中国人的语速要比韩国人语速快;此外,韩国人表达友好的流畅性也逊色于中国人。中国人重音基频在友好及中性语音中均大于韩国人;在声调方面,中韩两国阴平和去声的调型保持较好,在阳平和上声调型上表现有所差异。3.对比礼貌和友好两类态度,我们发现中韩两国人的礼貌类的基频值小于友好类的基频值,礼貌类的基频范围没有友好类的基频范围宽,礼貌类的音节时长稍短于友好类的音节时长,发音人在礼貌表达的语速较慢,而友好语音的表达语速较快;在重音方面,礼貌和友好语音的重音基频均高于其相应的中性语音。4.通过对文本句型的设置,我们考察了陈述句和疑问句对两类态度的感知和生成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句型对态度感知存在一定影响,但其作用并不明显。在韵律分析方面,句型对基频、时长有影响,但在中韩两国间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