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平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的降脂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影像学、实验室等各项相关检查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有效率,并对其进行安全性检测,从而证实平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探究中医防治血脂异常的理论方法,找到一种科学规范、便于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方法手段。方法从2016年5月-2017年12月,拟观察血脂异常属痰瘀互结型患者200例,受试者均为唐山市中医医院病房住院及门诊查体的血脂异常患者,将所有纳入患者随机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平脂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西药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检测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有效率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实验室检查(颈动脉超声、血糖、血流变)等各项指标数据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以上一般资料三个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各项实验室指标方面,对两组患者试验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两组实验室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TC,TG以及LDL-C的均值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试验组的HDL-C的均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以上结果表示,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药物能显著的降低实验室指标TC、TG、LDL-C的均值,并且明显提高HDL-C的均值。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说明试验组降脂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各项症候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在体胖身重、乏力汗出、口淡纳呆、大便不爽、舌象脉象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组患者以上中医症候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治疗面色暗淡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其结果显示(P=0.902>0.05),说明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除了面色暗淡症候外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痰瘀互结”症候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说明在改善中医“痰瘀互结”症候方面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比较方面,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P=0.307>0.05),说明两组治疗前的体重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此类指标具有均衡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体重指数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体重指数均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经过配对t检验得到,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均发生了变化,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均值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能显著的降低体重指数均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指数比较,经过独立t检验得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颈动脉超声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674>0.05),说明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数具有均衡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颈动脉超声指数均值低于对照组。经过配对t检验得到,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指数均发生了变化,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指数均值降低。以上结果表示,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能显著的降低颈动脉超声指数均值。说明试验组对颈动脉超声指数的降低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的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P=0.994>0.05),两组此类指标具有均衡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的空腹血糖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且试验组的空腹血糖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配对t检验得到,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发生了变化,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值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数比较,经过独立t检验得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流变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198>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血流变指数均值低于对照组。经过配对t检验得到,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数均发生了变化,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数均值降低。结论通过对中医症候积分、各项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有效率等结果及统计学分析显示平脂胶囊联合西药降脂的疗效较单纯应用西药效果更佳,在试验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相关安全性检测,及3个月后随访,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证明了平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作用机制明确,安全可靠,临床治疗上便于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