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高硫燃料时提高脱硫效率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炉内脱硫性能和很高的燃烧效率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要达到高的脱硫效率则需要较高的Ca/S摩尔比(2.5左右),而且当燃用高硫燃料时,即使增加Ca/S摩尔比也难以达到要求的排放标准。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各国对SO2排放的控制也更加严格。所以发展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的高效低脱硫剂耗量的强化脱硫技术就显得非常有应用价值。 本论文以“十五”攻关项目“大型CFB锅炉燃用高硫煤时提高脱硫效率的研究”为背景,为了使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用高硫煤时可以获得高效低成本的脱硫性能,充分利用锅炉飞灰中未被利用的CaO颗粒,提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石灰石脱硫和尾部循环悬浮式半干法脱硫过程相结合的强化脱硫技术,并从热重分析、小型流化床实验及大型循环流化床试验台和实际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1)采用热重分析仪,获得石灰石脱硫剂的高温脱硫及高温脱硫后产物在低温增湿脱硫过程中的反应特性,考察低温脱硫中不同增湿水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aO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认为增湿水有利于低温脱硫反应,随增湿水量的增加低温脱硫反应阶段的CaO利用率增加,但是随增湿水量的进一步增加,CaO利用率反而下降;在实验研究温度范围内增湿活化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低温脱硫反应。(2)以小型流化床为反应器,考察石灰石在小型流化床中的高温脱硫及其高温脱硫后产物在低温增湿脱硫过程中的特性,以及电厂脱硫灰低温增湿脱硫的特性,考察不同流化状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CaO利用率和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灰所含CaO在低温脱硫过程灰中的利用率约为20%。(3)在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和3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燃用高硫燃料的炉内脱硫试验研究。同时利用所获得的脱硫飞灰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上研究低温增湿过程的脱硫特性。结果表明高硫燃料的炉内脱硫飞灰在低温增湿脱硫过程中的CaO利用率同样在20%左右。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炉内高温脱硫后的飞灰经过低温增湿再脱硫反应过程可以较好地利用其中所含的CaO,所研究的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和尾部循环悬浮式半干法相结合的强化脱硫技术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应用于下一步的循环流化床强化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
其他文献
野骆驼(Camelus ferus)生性机警,且栖息于远离人迹、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其种群动态和行为生态学研究一直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在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周围是盐渍化土壤的主要分布区,盐渍化是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目前,关于盐生植被的分布格局及群落多样性随着盐渍化程度加深的动态变化的研究仍很缺乏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为药用木本植物。以栀子果皮、种子团和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不同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为
黄体功能不健(Luteal Phase Deficiency,LPD,又称黄体功能不足或不全,黄体期缺陷)是指排卵后黄体形成不全,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退化,从而引起月经不调、不孕、早期流产或反复早
本文是针对机务生产力布局调整进行的,论述了现有机务生产力布局概况,机车交路类型、乘务制度、机车运转制及乘务员换班方式等问题,并对机车的检修和保养做了一些阐述,最后给出了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的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2月112例行TEP,术中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精索或子宫圆
叶片衰老是整个植株生理特性的敏感表现,受根系、茎、生殖器官和其他叶片等器官的影响。器官间关系影响叶片衰老可能是通过竞争体内营养、水分等物质、竞争环境因子、源库关系
氮氧化物NOx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三大污染物(SO2,NOx及总悬浮颗粒物TSP)之一。随着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燃烧后NOx控制技术势在必行。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SNCR脱硝技术成
目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当前微创外科手术的前沿领域。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和总结我中心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小儿外科手术资料,为今后深入开展机器人小儿外科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