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爆破拆除减震堤减震效果的实验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工程实际应用验证的方法,对烟囱爆破触地振动减震堤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展开了理论与实验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铺设减震堤能够减少烟囱主体与接触面的作用时间,减少了烟囱主体对地面的冲击力和冲击能量,能有效的减小触地振动。  利用相似理论建立模型实验,在模型实验中通过改变减震堤铺设数目、铺设位置、铺设高度和使用材料进行反复对比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减震堤条数目越多,减震效果越好;但当减震堤达到3条后,再增加减震堤条数,减震效果的增加不再明显;因此经济实用的减震堤铺设条数为3条,且铺设位置在距烟囱底部h/2、3h/4和7h/8(h为待拆烟囱高度)处时,减震效果最佳。(2)随减震堤高度增加,减震效果明显增加,但堤高至2.5m~3m后,再增加堤高,其减震效果的改善不再明显。(3)减震堤高度不等时,减震堤沿倒塌方向逐渐增高的布置,减震效果更好。(4)减震堤材料为建筑黄沙时减震效果最佳,松软泥土次之,混凝土废渣最差;并随着减震堤数目的增加,不同减震堤材料的减震效果趋于相近。  同时应用ANSYS/LS-DYNA建立烟囱倒塌模型,通过对烟囱爆破拆除不同数减震堤设置对触地振动减震效果的模拟,验证了模型实验结论。将并指出当减震堤数量为3条时,减震率能达到70%左右。此结论与一实际爆破工程的实测值相吻合。
其他文献
本文对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进行研究。柔性多体系统的传统混合坐标方法直接采用了结构动力学中的小变形假设,忽略柔性体变形场中的高阶耦合变形项,故本质上是
合理的无功配置不仅是降低网损、提高供电能力和保证电压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电网的稳定性特别是电压稳定性也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配电系统的负荷日益增长,无功需求也日益增加,无功功率不平衡时,将会导致系统电压降低、电能质量下降、功率因数降低、线损增加等问题,因此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无功补偿是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关系到用户是否能够获得安全、优质的电能。由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配电网
许多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热传导、流体流动、弹性扭转等问题,都可以归为位势问题控制方程,本文采用高阶单元边界元法来求解二维正交各向异性位势问题。  准确计算几乎奇异积分
先进复合材料以其高模量、耐腐蚀、可设计性好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军用和民用工程结构中。但是复合材料具有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呈层性以及对环境的敏感性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