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覆围压对中低渗透率岩石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低孔渗复杂储层的评价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岩石通常处于上覆岩石压力状态下,由于上覆围压的改变引起的孔隙、孔喉的变化,从而影响岩石水网络导电通路的变化,是岩石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论文通过对现有上覆围压与岩石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影响机理以及已有的关系模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目标区块储层岩石的特征,设计了目标区块的上覆围压与岩石电阻率的理论实验模型,通过联测实验,分析了上覆围压与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关系,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使用常规测定毛管力曲线的半渗透隔板法,在不同上覆围压下测定了岩石电阻率的变化规律;2.上覆围压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频率、含水饱和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电阻率随上覆围压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速度随上覆围压的增加逐渐减缓;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岩石电阻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卸载过程中的电阻率大于加载时的电阻率;3.上覆围压对岩石电阻率的联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频率、矿化度、上覆围压与岩石电阻率的关系测定,得到在上覆围压、含水饱和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电阻率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在上覆围压、含水饱和度、频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电阻率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他文献
华北克拉通自中生代以来进入强烈的构造活跃阶段,表现为大规模岩浆活动,并伴随着成矿作用的爆发,形成了各种金属矿床。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部山西断隆武安凹陷区,东邻太行山断裂带。本论文在详细的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对洪山斑岩型铜矿成岩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洪山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岩体为含矿正长斑岩,具有铜矿化,已控制二个工业矿体。矿体最大厚度7.22米,工程控制最大长度约40米,矿体铜品位一般在0.2%~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侵蚀地貌,分布于极端干旱或部分干旱区。它以新近纪或第四纪形成的未完全固结的河湖相沉积物为基础,经构造抬升作用和风力、流水、重力等作用而形成的垄岗状、塔柱状为主的地貌。本文以位于甘肃敦煌的雅丹地貌发育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雅丹体进行野外实测、采样,并采取粒度、磁化率等多种分析手段,综合探讨研究区雅丹地貌的物质组成、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演化等,以期加深雅丹地貌的研究程度,同时,该结果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比例尺遥感地质调查的需求,传统的基于Aster、ETM+等中低分辨率影像的遥感地质研究已难以满足当前精细化遥感找矿应用的要求。WorldView-2影像作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数据源,它在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它对于解译细小控矿要素等遥感找矿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论文以个旧东区为例,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使用W
碳酸岩是世界上较稀少的火成岩,本论文主要从野外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岩浆起源成因与构造环境等方面对国内外所发现的碳酸岩进行总结,并以青海省多禾茂地区出露的碳酸岩为例。多禾茂地区的碳酸岩与区内出露的无明显受到地壳混染的钠质碱性玄武岩密切共生,碳酸岩在地质特征上主要呈“岩床状”与红层互层或者呈“环状”侵入于红层中,岩性主要为白云石碳酸岩、白云石碳酸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白云石碳酸质
本文通过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来预测评估化工厂的泄漏事故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获取建立模型所必须的定量化指标,进行了现场调查、物探、勘探、抽水试验、弥散试验、污水样品采集检测和地下水均衡评价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利用GMS软件的概念建模方法建立模型,并根据调查绘制的地下水水位、污染物分布数据分别对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进行了校正。最终通过校正好的模型来预测泄漏污水携带的特征污染因子运移特
胶东的金矿资源规模目前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位。其中,围绕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还发育夏甸大型金矿和曹家洼、姜家窑、旧店等中小型金矿,区域资源潜力巨大。但是本区的成矿规律不清、花岗岩分布、构造蚀变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典型金矿的深部构造控岩控矿规律研究还有待加强。选题“招远大尹格庄矿田构造蚀变分带研究与典型金矿深部预测”,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生期间,协助导师负责并完成了“招远曹家洼金矿构造和矿
伊犁盆地是在天山造山带所夹持的微地块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山间叠合盆地,有较好的油气前景,以白石墩次凸为中心的研究区域是伊犁盆地油气远景区之一。本文研究了二维重磁小波域去噪方法和人机交互反演方法,结合该区已有成果研究该区的地下构造情况,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实际测量的位场数据都不可避免的包含有噪声干扰,为提高数据信噪比,本文研究了基于小波域能量分布的位场数据去噪方法。对于该方法涉及的四个关键问题:信
北京西山地区位于阴山-燕山造山带与太行山带的交汇部位,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保留了丰富复杂的构造样式。区域内发育复杂的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系统,并且有多期岩浆侵入及火山岩沉积。本文对北京西山地区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并通过构造叠加及相互关系确定构造系统的活动序列。通过收集各个断裂构造系统主断面及附近区域露头尺度的断层面上的擦痕数据,利用Win-Tensor软件对擦痕数据进行处理
基于沁水盆地南部4个矿区20余个煤矿和10口钻孔的200余块煤样,本论文以3号煤和15号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研究区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对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煤储层物性和煤岩类型以及显微组分影响的基础研究工作,实施了压汞、低温液氮吸附、等温吸附、核磁共振、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常规实验测试,对比了两煤层不同深度的地质条件以及两煤层的含气量特征,重点分析了两煤层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煤储层物性的地质条件,揭
广东省紫金县中坝矿区位于南岭东南端,华夏地块之粤东褶皱带。该区在2013年发现了储量23万吨的独立铷矿体和铌钽伴生铷矿体,显示了其优越的成矿环境和独特的构造背景。中坝矿区分布的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与Rb-Nb-Ta多金属矿床的关系极为密切,对这些岩浆岩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的探讨,对于进一步揭示南岭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坝矿区三个不同期次的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