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日本沼虾生物学与种质资源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鄱阳湖区不同水域的沼虾资源开展了系统调查,包括种类、比率以及分布等。结果表明,鄱阳湖沼虾有8种以上,其中日本沼虾(Macro brachium nipponense)为优势种,可占65%~95%,九江沼虾(M.kiukianense)占1%~10%,贪食沼虾(m.1ar)5%~35%,韩氏沼虾()为1%~5%,江西沼虾(M.jiangxiense)占2%~8%,春沼虾(M.vernustum)占0.5%-1.0%,粗糙沼虾(M. asperulum)占0.1%~0.8%,安徽沼虾(M.anhuiense)占1%~2%。日本沼虾在各水体中出现频率为100%,贪食沼虾为8%~55%,九江沼虾则在南湖水域有较为集中分布,出现频率为17%~28%,其它种为0.5%~2%;比较了各采样时间内日本沼虾的平均体长分布和近年捕捞产量的变化,并对其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其次,对鄱阳湖优势沼虾种日本沼虾的种质特征进行了研究,一是生物学特征和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进行了观察,首次较全面的总结了鄱阳湖日本沼虾各方面的特点;二是分析了人工选育后F6代鄱阳湖日本沼虾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与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鄱阳湖日1本沼虾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具有5条明显的特征条带,分析了其表达强度和迁移率;确定出鄱阳湖日本沼虾染色体2n=104=66M+10ST+20T+8MC。第三,分析了经6代选育后的鄱阳湖日本沼虾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该虾的出肉率平均为37.6%,肌肉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分别占鲜重的18.5%,1.3%,77.7%,1.3%,含18种氨基酸,总量为766.5mg/g干重肌肉,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69.4mg/g干重肌肉。测定了Zn、Fe、Mg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K、Ca、Na、P、Mn营养元素的含量。第四,对人工选育的日本沼虾F4、F5、F6代良种的仔虾,分别进行了不同密度的养殖生长对比试验,设计了多组养殖模式对比研究,总结了最佳养殖模式。开展子鄱阳湖日本沼虾鱼种混养试验,结果显示以花白鲢为主的鱼虾混养产量最好,以彭泽鲫鱼为主的鱼种池产量其次,以草鳊为主的池塘产量最低。利用稻田进行青虾双季养殖结果表明,可利用早稻与晚稻两季进行,水稻生长恰好与青虾繁殖生长期相吻合,既能充分利用稻田立方空间,又可增加经济效益。综上结果表明,经过人工选育的日本沼虾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其遗传性状趋于稳定。
其他文献
利用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铜系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废液处理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焦化废液等有机高浓度废液进行了处理试验,确定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催化剂
本文综述了服装热湿传递研究方法,自制了一套测试热湿传递的装置,对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进行了动态研究,揭示了特定织物热湿传递基本规律,并建立了分形织物热湿传递机理模型.
甜高粱的光合效率是小麦等作物的2~3倍,是目前公认的最具优势的生物质能源作物,可糖、粮兼用,其综合价值高。然而截止目前,甜高粱缺少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对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到来对虾病毒性疾病对对虾养殖业造成的损失正日益增大甚至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病毒广泛存在于对虾养殖区近海海域的甲壳类体内,并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氢能因便于储存和运输、来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公认的最理想的清洁能源。由于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