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深入的经济全球化和持续深化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为我国企业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资金和信息的频繁流动催生了企业间合作的新模式,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节点、股权为联结的交叉持股网络。作为一种介于宏观市场和微观企业之间的中观组织,交叉持股网络在连接各企业的同时,传递着信息、技术和资金等各类资源。另一方面,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加剧了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要求企业在稳定和发展之间做好权衡。事实上,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依赖保守的投资策略,必须适度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风险承担水平不仅会提升企业绩效,增强竞争优势,而且会加快社会的资本积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既受决策者承担风险意愿的主观影响,也受企业获取资源能力的客观限制。那么,交叉持股网络特征是否会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两者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以及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鲜有文献对此进行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8年的沪深A股数据,以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中涉及交叉持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年度构建交叉持股网络,并利用Python的NetworkX软件包计算焦点企业的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丰富程度,检验交叉持股网络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最终控制人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交叉持股网络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在交叉持股网络中的中心度越大或占据的结构洞越丰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2)将最终控制人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在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的交叉持股网络特征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交叉持股网络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3)将样本企业分为融资约束组和非融资约束组,利用自抽样法(bootstrap)比较交叉持股网络特征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融资约束组和非融资约束组的差异。研究表明相比于非融资约束企业,融资约束企业的交叉持股网络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我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探讨交叉持股网络特征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既是从风险承担角度检验交叉持股网络的经济效应,又是研究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因素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交叉持股网络会帮助企业获取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并对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民营企业和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其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在政府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优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