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构频谱感知的测量矩阵设计与优化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提高频谱的利用率,缓解现存的频谱资源紧张的状况。而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采样率和实现成本的约束,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越来越成为频谱感知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利用信号的稀疏性采用压缩感知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压缩采样,也就是压缩和采样同时进行,这样在原始信息未丢失的情况下实现了低速率采样。众所周知,利用压缩感知进行频谱感知的传统思路就是首先对压缩的信号进行重构,然后再利用频谱感知的各种算法进行频谱检测。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可知,数据重构是压缩感知消耗计算量最大的环节,因此为了减少频谱感知算法的计算量,研究非重构框架下的频谱感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非重构频谱感知算法省略了对原始信号重构的环节,直接根据压缩采样数据进行频谱感知,这样大大减小了压缩采样后进行频谱感知的计算量。测量矩阵是非重构频谱感知算法的基础,测量矩阵设计的优劣程度会影响信号的压缩采样进而会影响非重构频谱感知算法的检测效果。本文在单天线非重构框架下分别针对能量频谱感知算法和基于稀疏分解的频谱感知算法设计了对应的测量矩阵。此外还研究了在多天线条件下的非重构频谱感知技术,利用多天线的优势来减小测量矩阵的规模并提高频谱感知效果。针对单天线非重构能量频谱感知算法,本文通过分析压缩对信号和噪声能量分布的影响,提出了测量矩阵的格拉姆矩阵尽量接近于单位阵作为测量矩阵的设计准则。根据提出的准则,应用迭代训练法和梯度法分别对高斯随机矩阵进行优化,提高了频谱检测的效果。针对信号可以被稀疏分解的特性,提出了单天线基于稀疏分解的非重构频谱感知算法,并且通过将多个单位阵相连接并结合稀疏分解矩阵构造了适用于该算法的测量矩阵。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在信号稀疏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此外,本文还将单天线非重构频谱感知算法扩展到了多天线的情况,针对多天线非重构频谱感知,应用对测量矩阵进行“分割”的思想,为每根天线设计了相应的测量矩阵,降低了每根天线的测量矩阵的规模,进而降低了每根天线的采样率。通过与单天线瑞利信道下频谱感知效果相比较,多天线非重构频谱感知还能抑制信道衰落对频谱感知造成的影响,提高频谱感知效果。
其他文献
国内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攀升,也推高了国内对汽车零配件的需求。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在质量检测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观条件上的技术水平、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采用基于多天线的阵列信号处理技术能使系统根据信号的来波方向调整方向图,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信干噪比。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阵列信号处理可以扩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现代高分辨力成像雷达,被广泛应用于地球遥感、海洋研究、资源勘探、灾情预报和军事侦察等领域。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是实现高分辨力成像的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又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遭受到各种攻击。因
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雷达性能不断提高。如何根据需要选择适当波形是雷达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雷达波形产生技术,属于雷达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波形产生技
一些灾难性事件如地震等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肉眼看不到的破坏,这些损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建筑物的振动情况实时监测,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
人脸检测是确定人脸的位置、大小、数目的图像处理过程。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人机交互、智能视觉监控等工作的前提。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性能提高以及图像和模式识别领域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网上通信。网络的便利与迅捷已经使人们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同时网络上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就给一些别有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进步,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Computer Aided Language Learning)系统,利用CALL系统进行发音辅助学习,学习者可以即时获得有效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