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青少年儿童的培养不仅要以知识学习为核心,更要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关注,对学生社会角色的塑造,这不仅是国家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2016年,国家教育部首次把“研学旅行”定为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此文件预示着研学旅行已经越来越得到国家及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吸引了学校、家长、学生和各类研学机构的眼球。本文创新性地选择以角色文化为研究视角,以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为理论指引,结合体验教育理论,先综合调研信阳市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基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研学基础的初步完善,研学机构的课程建设几方面的现状,随后分别对信阳市中心城区和乡镇农村的小学生、家长、学校和研学机构指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从中获取相关的一手资料。最后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分析,归纳梳理出信阳市小学生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1)缺乏研学旅行的顶层设计组织。主要表现为:学校缺乏对研学旅行统一而规范的定位,教育相关部门缺少对活动的监督与管理。针对此类问题,应成立专项机构,确立组织制度。一方面,成立市级研学旅行专项委员会总体规划研学活动;另一方面,成立校级研学旅行专项委员会,针对本校情况具体设计研学活动。(2)对研学旅行的内涵认知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参与和学习意识较弱,家长对研学内涵认知浅显,学校将研学旅行视为一种非正式化的教育,研学机构对内涵的挖掘力度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应深化对研学的内涵理解,培训专业的研学导师。一方面,深化教师对研学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研学指导技能的培训。(3)对研学旅行的目标把握不准确。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参与的目标性较弱,家长与学校对研学目标的理解水平与传达力度有待加强,研学机构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课程设计的育人意识较弱。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学习研究性体验不足,学校对研学课程设计的参与度较低,研学机构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欠佳。针对以上问题,应合理设计研学课程,总体规划研学主题。课程设计与主题选择应秉承以小学生的成长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兼顾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的顺利达成,最后才能达到角色塑造的目的。(4)评价方式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校对研学评价的重视度较低,家长对研学评价的关注度不够,研学机构对研学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小学生缺乏研学效果的自我评价。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多方位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制定评价档案,设置专项评价小组。此外,在以上改进措施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学校、研学机构与家庭的三方合作,共同巩固研学成果。建立由学校扶持,研学机构主持,家庭支持的三方合作性的研学活动,深度满足各个主体的需求,促进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