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上,第一语言的能力一直被视为稳定。因此,一旦说话者的语言体系已经成熟,他或她的语言能力被认为不再受影响。最近的第二语言习得及双语研究已经证明:第一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现象,第二语言对第一语言的影响是可见的,即使是对仍居住在自己的母语环境的二语学习者来说也是如此。同理可见三语学习者的二语也是一个动态现象,第二语言的掌握有可能受到第三语言的影响。与二语习得相比,三语习得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在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理论逐渐引起语言研究者们的关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英语在全世界的普及,人口流动频繁,少数民族地位上升及其语言相应得到重视等因素共同铸就了当今语言学习的局势。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一门新外语时,可能已经掌握了一种、二种甚至更多种的语言。所以研究第三语对二语习得过程中各种复杂现象的迁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探讨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第三语言(日语)对第二语言(英语)学习的影响。语言学习者的第三语言是否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如果这种影响确实存在,那么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这些现象对双外语教学有什么启示呢?本文基于一项对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日语专业,第二外语为英语的5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句子翻译及阅读文本。调查共搜集了50名受试者的英语资料,首先对所搜集数据进行分类,然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母语为汉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日语专业学生,在其英语学习过程中受第三语言日语的逆向负迁移影响。(2)这种逆向负迁移影响,在本研究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音、词汇以及句法。(3)根据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句法迁移比语音和词汇迁移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