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一个区域与国际、区际间联系更加紧密,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如何认识区域开放、如何摸清区域开放程度,对正确、有效制定区域开放发展政策至关重要。区域开放度是一个区域开放的程度,包括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完备性、政府支持行为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区域开放度模型,从数理层面客观分析区域开放程度。希望通过对区域开放度的研究,评估区域开放水平,探索区域开放理论基础,提供研究方法借鉴,制定有效区域发展政策。为了达到以上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动态研究法、静态研究法等方法互相结合,进行具体、客观研究和探索。本文首先评述前人对开放度和区域开放度的研究成果,虽然他们对这一问题研究比较深入,但是通过总结提炼,他们对区域开放度模型构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区域开放度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二是区域开放度的指标集结有待进一步突破;三是区域开放度检验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针对前人研究中的不足,本文从“开”和“放”两个方面结合形成开放的角度,采用“动—静”分析理论升华,构建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分指标共29个,包括动态运动和静态平台这两个方面,前者表达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这是区域开放的强大“拉力”,后者为区域开放得以实现提供强大“推力”,一推一拉,二力合一,共同推动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通过对区域开放度的数理分析,建立区域开放度多元线性模型,以省域为研究对象,计算出各省份2000至2009年的区域开放度。采用“三维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开放度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证明所选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经过区域开放度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区域开放度逐年不断增大,区域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区域开放水平的提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同向性;三是山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落后,山越高开放水平越低;四是区域开放水平不平衡,且具有区域差距拉大趋势;五是区域开放度在地区分布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型;六是静态支撑能力建设对提高区域开放具有重要作用,区位优势对区域开放水平提高贡献更加显著。研究区域开放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制定一个好的区域开放发展政策,首先回顾我国区域开放历史,从区域推动角度来总结,我国区域开放有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内陆地区重点开放以及沿边地区潜在开放等三大战略模式。分析评价我国区域开放战略,针对问题,提出“八大”促进区域开放政策措施,希望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推动区域开放更上一个台阶。本文的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理论界对区域开放度的研究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本文只是提供研究区域开放度的一个视角,望能给后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区域开放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