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网络与SLE易栓症关系和中西药干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炎症网络及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对SLE免疫性易栓症的病理过程影响,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西药对SLE易栓状态的干预作用,为中药治疗免疫性易栓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包括缓解期31例,活动期5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IL-8、IL-10、IL-18、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ility thrombomodulin, sT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ility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sVCAM-1)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P-选择素(CD62p)、血小板活化膜糖蛋白Ⅱb/Ⅲa结合位点(PAC-1)等炎症粘附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1、炎症粘附因子IL-6、IL-8、IL-10、IL-18及CD11b表达在SLE患者活动期均为异常增高(P<0.05),该类因子水平在疾病缓解期时接近正常对照(P>0.05)。2、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因子sTM和sVCAM-1水平在SLE活动期患者血清中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3、SLE患者活动期的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水平明显升高(P<0.05),缓解期恢复近正常(P>0.05)。PAC-1于SLE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改变(P>0.05)。4、西药常规治疗SLE活动期患者后,IL-6、IL-8、IL-10、IL-18、CD11b、sTM、sVCAM-1和CD62p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红花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组和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1、SLE活动期存在炎症粘附因子释放异常,是诱发或加重免疫炎性易栓症的病理基础。2、病理性内皮细胞活化和血小板活化是参与SLE活动期易栓症重要因素之一。3、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红花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案能有效缓解SLE病情和改善免疫炎性易栓状态;中药红花联合西药作用比单用西药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评价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预防妇科全子宫切除术后下
目的:探讨垂盆草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垂盆草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