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既往研究对自身免疫抗体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中的临床特征以及其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的疗效尚无定论,本文拟对既往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了解合并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及维普、CNKI、维普、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1至2011.2),二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收集详细资料,必要时询问作者相关信息。纳入以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抗体并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荟萃分析。统计方法: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详细数据,计算OR、WMD及95%CI进行数据分析,若异质性Q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变换模型、排除不同权重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0项研究(共计1810人)纳入荟萃分析,其中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436例,阴性1374例。分析结果显示,CHC患者中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年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2,WMD值3.38,95%CI[0.50-6.26],即随着年龄的增加,CHC患者自身抗体出现的几率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男性与自身抗体的产生呈负相关,p=0.02,OR值0.77,95%Cl[0.61-0.96];女性与自身抗体的产生呈正相关,p=0.005,OR值1.37,95%Cl[1.10-1.72]。自身抗体的产生与HCV基因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与HCV1型无明显相关性,p=0.73,OR值0.96,95%CI[0.73-1.24];与HCV非1型无明显相关性,p=0.54,OR值0.92,95%CI[0.69-1.21]。自身抗体的产生与血清AST (p=0.010, WMD值19.32,95%CI[4.69-33.94)、ALT (p=0.0001,WMD值为47.06,95%CI[22.75-71.36])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即自身抗体阳性的CHC患者其血清AST、ALT水平高于阴性患者。自身抗体的发生与CHC患者IFN抗病毒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95,OR值0.97,95%CI[0.43-2.21],自身抗体的产生对CHC患者IFN抗病毒治疗无显著影响。结论:自身抗体的产生与CHC患者的一些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HCV基因型、血清转氨酶水平等具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CHC患者自身抗体出现的几率增加。男性CHC患者自身抗体的发生率较低,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的发生率较高。CHC患者中自身抗体的产生与感染HCV的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合并自身抗体的CHC患者其血清AST、ALT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并且,自身抗体的出现对CHC患者IFN抗病毒的疗效无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