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扰QCD方法在B介子衰变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物理是粒子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B介子工厂和LHCb积累的大量数据,以及将来超级B工厂带来的新的机遇,B物理的研究有着坚实的实验基础。而且在理论上,B物理的研究可用于精确检验标准模型参数、探寻CP破坏机制以及寻找新物理,并且有利于人们更深入的理解因子化定理。研究B介子衰变时会遇到多个能标,人们一般利用算符乘积展开和重整化群的方法,将重的中间玻色子积分掉,使得高于b夸克质量的物理被吸收到Wilson系数中,从而得到弱衰变的有效哈密顿量。对于其中的算符矩阵元的计算,一般采用因子化的方法。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基于kT因子化的微扰QCD(PQCD)的方法,由于引入了夸克的横向动量,从而避免了共线因子化中出现的端点奇异性,保证了微扰计算的可行性。PQCD方法在计算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尤其是CP破坏方面与实验符合的很好,是研究B介子衰变的非常有效的理论工具。  本文运用PQCD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末态含有一个张量介子的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包括B→ PT、Bs→PT、B(s)→ D(*)(s)T、Bc→D(*)T这些衰变模式。文中计算了这些道的衰变分支比以及直接CP破坏,并且与简单因子化方法和QCDF方法做了比较。张量介子有一重要的特性是它不能通过V±A流或者S±P密度产生,因而发射张量介子的可因子化图是被禁止的,简单因子化将不再适用,而此时不可因子化图和湮灭图起到重要作用,PQCD方法恰好可以微扰的计算这些图而不需要引入额外的自由参数。对于Bs→PT衰变中△S=1的情况,我们研究了它的含时CP破坏,并给出了CP破坏参数的预测。对于末态包含D*矢量介子和张量介子的衰变道,我们还预言了横向极化分数,并发现色压低或者纯湮灭的衰变道具有较大的横向极化分数。  在PQCD方法下,本文还单独研究了B0s((B)0s)→ D±sK(±)、B0s((B)0s)→D±π(±)和B0((B)0)→D±π(±)这些衰变道的含时CP不对称性,文中计算了它们的衰变分支比和CP破坏参数。研究这些衰变道的意义在于它们的CP破坏参数为抽取CKM相角γ提供了一种干净且有效的方法。我们计算的B0s((B)0s)→D±sK(±)和B0((B)0)→ D±π(±)的衰变分支比以及B0((B)0)→ D±π(±)的CP不对称性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的很好。此外,对于实验上暂时还未测量到的CP可观测量,我们也给出了PQCD方法下的理论预言,希望给将来的实验提供指导。  最后我们研究了PQCD方法中的一种次领头阶修正,即Glauber发散。推导出了在B介子两体非轻衰变的不可因子化湮灭图中,存在着不能相消的红外发散。这一Glauber效应可以用一个普适的Glauber相因子来表达,该相因子的角度大概在-50°左右。  
其他文献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蛋白质是生命体主要的功能承担者,而蛋白质的结构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它的功能。依托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我们将X射线晶体学与X射线小角散射(SAXS)有机结合,成功的表征了多种
学位
期刊
学位
布面油画50×60cm 2014年作者希望在在繁复的渲染和勾勒中表达一种复杂的生命情绪与心理暗示。李沅的这种抽象能力与陌生化处理,使他的绘画疏远于表面的叙事,更加耐人寻味,也
《诗经·周南·葛覃》有云: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矮小的灌木,不追求白桦的挺拔高洁、松柏的参天耸立,但求漫山遍野,覆盖广阔的大地。正如灌木文化品牌的发展愿景,以
吴犇2008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专业,现工作生活与北京。曾举办个展2013《青年新:吴犇的冷世界,参加群展上海2014《你好,冬天-58艺术网冬季推介展》、北京《致敬.青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