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规划中的物流量界定及测算方法探讨——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y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区域发展的宏观层面看,现代物流业是构成区域发展综合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角度看,现代物流业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及综合成本的降低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所以,无论是地区政府还是企业单位都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在区域物流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进行物流量的测算分析。物流量是确定物流系统规模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规划物流系统的有力支撑,对物流设施设计、物流设备选择等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但在我国内,目前对于物流量的界定不清晰,统计口径不统一。出于数据的易收集和统计的因为,一般常用货运量代替物流量来做统计。目前学者更多研究的是采取更好更精确的预测方法来进行物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对于区域物流量的统计也仅仅是区域内部,较少考虑腹地物流量情况,一个区域的腹地经济状况直接会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样也就影响到区域的物流量。目前的问题有:分类不清,量纲不统一,指代不明,造成决策困难;缺少必要的物流结构分析,结论不适用;缺乏空间属性,对于物流设施布局价值不大等等。本文选择物流量的分类构成及统计量纲这方面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了物流量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假设、定义和分类。   (2)物流量的统计量纲研究。分析当前几种量纲情况,引用“当量物流”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标准当量的定义。   (3)区域物流量的分类构成。分别从物流环节、运输方式、物流货物类别、物流方向及目的地、物流空间等角度分析区域物流量的构成。   (4)区域物流量预测相关理论和模型。从腹地、货物量的分摊以及物流量预测方式建立相关理论和模型。   (5)区域物流量预测实证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为例,将以上理论及模型示范于实践中,说明本文思想的可行性。   本文的研究使区域物流量的统计口径得以统一,丰富了物流研究的相关于物流量的统计理论,为之后的研究作以参考。
其他文献